正文 第17章 十方皆空(1)(1 / 2)

一、收斂自大

一名僧侶問藥山和尚:“平田淺草,塵鹿成群,如何射得塵中塵?”藥山和尚回答:“看箭!”僧侶當場便倒地,和尚向弟子們說:“侍者拖出這死漢。”僧侶起身便走。藥山和尚道:“弄泥團漢,有什麼限?”

弄泥團漢是何意?

所謂平原上的鹿成群,是指藥山和尚寺廟中有很多門徒在修行,當中的鹿王,是指弟子中最出色的。也許這名僧侶以為自己便是,至於問如何射中,是問如何才能看出潛在力量。

所幸和尚把射鹿王的箭轉向僧侶,所以僧侶一下子便倒下去,表示他認為和尚有看人的眼光。不久僧侶便起身而走,是因為和尚說他是“死漢”,故他起來表示自己活得好好的。

這是一次相當愉快的問答。當和尚說“你想泥巴到何時”時;是在責罵僧侶未成熟,因為泥巴是幼兒的遊戲。

假如自己稍微有點成就,因四周人的恭維或奉承而逐漸自大起來,這種自大便會成為一種拘泥。這名僧侶可能自以為功力不差,和尚為避免他因自大之拘泥,而形成一種限製,故刻意以行動喝住他。

在現實生活中,上班族多半很介意自己是否受老板賞識,倘若答案是否定的,就會坐立不安,特別是以為自己“不同凡響”,而沾沾自喜的人更是如此。現今大約有四成的上班族會跳槽,其中有一成的人,會脫離上班族生涯,獨自闖事業去,而且,大約有六成的人,在三十歲以前便會付諸行動。

既然公司裏的人沒有眼光,不識得我是一塊寶,我隻好到其他公司去,或是自己在社會上闖蕩一番,以獲取眾人的認可。

要跳槽可以,自己創業更好,但既然要放手去幹,就不能驕傲自大,這樣,才能與他人競爭,並在競爭中步入成功的境界。

二、堅固法身

有個僧侶問大龍和尚(未詳。我國五代禪師):“色身敗壞,如何是堅固法身?”大龍和尚回答:“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

堅固法身是指什麼?

這名僧侶在追求佛法永不滅的真理時,想到自己的肉體會先滅亡,這是多麼無常的事啊!於是思及要如何才能獲取不滅法身。凡是具有宗教信仰者,都會產生此一疑問。

大龍和尚回答:“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究竟是何意呢?他首先指責僧侶,一件事當成兩回事來看,誤以為無常的身體和不滅法身不同。由於他誤認為佛法存在於他處,與自己無關,所以才有迷惘之心。當無常的身體和不滅法身合為一體時,自我才能成為死而不滅的法身。

看到山中盛開的花朵雖然很美,但不久便會枯萎而散落,是為無常之身。河川的水一刻不停地暢流著,就如同花朵每逢春天必盛開,到了秋天,樹葉都會被染紅而掉落一樣。溪流一年四季總是保持著碧綠,隻是水量時增時減。這一切都是無常中的常住。

一個人之所以對人生感到迷惑,或是人際關係不夠圓滑,或是麵臨危機,都是因為主觀與客觀對立所致。佛教所說的無我,便是無論身心,或靈魂與頭腦,都要合而為一來營運,當中絕無主、客觀的對立。

倘若你總是以無常的眼光來看常住,自然會感到迷惘。隻有自己和法身合為一體時,才能成為死而不滅的法身。

據說栽培花朵的一大要訣,便是不時要對花朵說話,因為花和我們無二,待它與人類打成一片時,自然會成長得生氣蓬勃。

三、無我的心境

雲門和尚向弟子們說:“古佛與露柱相交,是第幾機?”弟子們沒有人回答,於是和尚自己回答:“那是南山起雲,北山下雨。”

這個公案究竟想說什麼?

所謂古佛,就是開悟的眾祖師爺。露柱是立於戶外的圓柱,祖師爺和圓柱子相交,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他的原意是要消除人們的常識——排除古佛尊貴而圓柱子微不足道的想法。所以,這一問問的是,在何種意識形態下,才能進入無我的心境。

“南山雲起,北山落雨”,看來雙方各不相同,但實際上要有雲才會有雨!二者應是一體才對,若被南北二山所迷惑,便不懂它的含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