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放鬆情緒——為想象留一個特別的空間(6)(2 / 3)

文/佚名

家道中落的父親,臨終,把獨子叫到床前,指指床下,顫抖著說:“這兒有一幅畫,是唐代王維的真跡,你爺爺留下來的,”苦笑一下,“這麼多年來,家裏的錢被人坑的坑、倒的倒,可是我始終守著這幅畫。我心裏很踏實,我告訴自己,我還有路,真絕了,還能把這幅畫賣了。就這樣,我居然撐下來了,能把這幅畫好好交到你手裏。”話說完,老人就咽了氣。

喪事辦完,兒子在老母的陪同下,拉出床下的鐵箱子,打開來,果然有一幅精裱的古畫,象牙的軸頭、織錦的卷首。展開來,雖然絹色早已變暗,但是筆力蒼勁,一看就是一幅傳世的無價之寶。

“把畫賣了吧,”老母說,“好供你去留學。”

“不,”兒子說,“不能賣,以前家裏那麼苦,爸爸都撐下來沒賣,我也能撐下來,除非路走絕了……”

天無絕人之路,兒子居然靠為人補習、出國打工和得到的獎學金,順利地修到學位,還交到一個可愛的女朋友。

“你有多少錢能娶我的女兒?”女朋友的父親看不上這個窮小子。

年輕人一笑,說:“伯父,我家既窮也不窮,說實話我們還挺有錢,因為我家傳下來一張唐代王維的真跡,隻是我媽不願賣,賣了最少能買一幢房子。下次我拿來,你看看就知道了。”

女朋友的父親笑笑:“不用看了,瞧你說話的樣子就不假。我佩服你,那麼苦還能守住那幅畫,我也相信,你能守住我女兒。”

他們結婚了,胼手胝足,打下一片江山,20年後,成為大企業家。

自力更生的品質和強有力的精神支柱,比萬貫家產更能促進一個人的成功。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這個道理。

把帽子扔過牆去

文/佚名

施耐德的父親曾經擁有一艘名為迪西的摩托艇,後來他把製造模型的工具箱送給兒子。起初施耐德對摩托艇的故事一無所知,直到有一次他躲避了一項該做的事,父親才借題發揮告之說:“把帽子扔過牆去。”

施耐德困惑不解地問道:“這是什麼意思?”

父親循循善誘地說:“麵對一堵難以逾越的高牆,如果你遲疑不決,那就先把帽子扔過去,這樣你就會想方設法翻到牆那邊。我就是這樣來到芝加哥的。”

施耐德一直弄不明白,父親在威斯康星州的雷因長大,為何離家別友來到芝加哥。對此父親解釋說:“那年我才20歲,除了那艘摩托艇,什麼都沒有。記得在夏天的一個早上,我攜帶著一包衣服,駕船來到芝加哥的貝爾蒙特港。因為一時找不到工作,我一度要放棄自己的夢想,駕駛迪西返回雷因。然而我沒有那麼做,而是把帽子扔到牆那邊。考慮到要想幹一番事業,就必須有一筆資金,我果斷地將迪西賣掉,切斷了自己的退路。”

後來父親到愛迪森聯合公司工作,在一次舞會上認識了母親。經過勇往直前的奮鬥,不僅在芝加哥成就了事業,也使全家人過上了富裕的生活。施耐德搬進宅門前,原房主在臥室壘了一堵牆,多隔出一個小房間,卻遮擋了外邊的光線。長年以來,他和妻子一直打算拆掉這堵牆,終因嫌費事而沒有動手。這天荷勃到施耐德家做客。獲悉弟弟的這一困擾,他道一聲:“這還不容易。”隨手就拆掉了一塊牆板。

既然牆壁已經毀壞,又早就想拆掉,也就別無選擇了。在荷勃的幫助下,施耐德和兒子當即動手幹了起來。經過大半宿的忙碌, 一堵牆就拆沒了,期盼已久的陽光終於灑滿臥室……

無論做什麼事情,自信不可或缺,但最關鍵的還是行動。人一旦把帽子扔到牆那邊,就會打消一切疑慮,從而全力以赴地攀牆而過。

堅忍不拔的創業精神

文/佚名

“菲亞特”是“意大利都靈汽車製造廠”的縮寫。90年的創業史,曆盡了艱辛坎坷,菲亞特從小到大,從國內到國際,靠的就是堅忍不拔、漠視別人嘲笑的精神。

菲亞特的創始人老阿涅利在都靈辦廠時,許多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嘲笑他,說什麼“汽車隻是少數貴族人家的奢侈品,沒有前途”。但老阿涅利卻毫不動搖,堅持辦廠。

如今,有2000多萬輛汽車在亞平寧半島上奔馳,更多的車輛行駛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事實證明了老阿涅利的遠見。

喬瓦尼·阿涅利在繼承了家業的同時,也承襲了他祖父這種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20世紀70年代初期,西方爆發了能源危機,汽車工業更是首當其衝。阿涅利在嚴峻的現實麵前探索道路,勇於開拓,針對能源短缺,絞盡腦汁研製低耗油車;針對市場萎縮,千方百計降低生產成本,最終,菲亞特以競爭性的價格戰勝了對手。

當伊利集團要丟掉“病入膏肓”的阿爾法·羅密歐汽車公司的包袱時,福特汽車公司準備全部購買,乘機入侵意大利市場。是“引狼入室”還是“拒狼於門外”,對阿涅利來說,答案非常明確。就在福特與伊利即將達成協議的關鍵時刻,阿涅利拋出了一套全麵拯救阿爾法·羅密歐汽車公司的計劃,此舉頓時轟動了歐美世界。那一年,菲亞特汽車部門的營業額隻有73億美元,而福特高達527.7億美元。“小兔碰大象”、“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等醒目標題紛紛出現在歐美報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