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不得不到別的城市尋找工作。他流落到費城,有一個叫凱謀的人讓富蘭克林幫他管理他開的印刷鋪子,許諾可以給他很高的薪金。富蘭克林暫時找不到別的工作,就答應了。當時富蘭克林已經是一個熟練工人,而凱謀雇傭的其他工人都是對印刷、排版、裝訂不怎麼了解的人。凱謀付給這些人的工資非常低。聰明的富蘭克林看到這種情況,就猜到凱謀是想讓他把這些廉價雇傭來的工人練成熟練工人,然後再把自己趕走。凱謀在當地的名聲很壞,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個陰險狡猾的小人。
盡管富蘭克林已經猜到凱謀的心思,可是他想,既然答應接受這份工作,就應該盡力做好,要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不能因為老板不好,就影響自己對工作的認真態度。於是,他就每天教這些工人一些技術,甚至把自己發明出來的製作字模的方法也傳授給了這些人。
凱謀最初對富蘭克林還很客氣,幾個月後,他發現自己廉價雇傭來的工人已經基本掌握了排版印刷技術,於是就開始無緣無故地找富蘭克林的麻煩,無端地克扣他的工資。有一次,凱謀竟然指著富蘭克林的鼻子罵他是蠢豬。富蘭克林非常生氣,並且說:“隻有蠢豬一樣的老板,沒有蠢豬一樣的工人,像你這樣的人根本不配做老板。”
《愛的教育》的作者亞米契斯說:“要堅強,要勇敢,不要讓絕望和庸俗的憂愁壓倒你,要保持偉大的靈魂在經受苦難時的豁達與平靜”,如果你想成功,不管自身條件如何,都不能坐等和指望蒼天,一切都取決於自己。凱謀正想把富蘭克林趕走,就挖苦地說:“上帝又沒有挽留你這個天才在這裏工作,你可以像烏賊一樣溜走。”
富蘭克林早就不想幹了,就當著工人們的麵說:“凱謀,別繞彎子了,你請我來就是為了給你訓練工人。現在他們都是熟練的工人了,你就可以趕我走了,我早就猜出你的心思了。不過,你放心,我富蘭克林做人向來講求誠信,不會因為你的卑鄙就傳播給他們錯誤的技術,將來你解雇他們的時候,他們憑借自己的手藝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工作。”
說完,富蘭克林收拾行李就離開了鋪子。
X自己和別人的關係
文/佚名
村裏住著一個農夫,他的名字叫自己。
自己有個鄰居,他的名字叫別人。
自己矮小,別人高大;自己貧窮,別人富有。
自己有事的時候,總喜歡去找別人。
別人不好意思拒絕,隻得幫他。忙是幫了,但別人並不心甘情願:他為什麼老喜歡給我添麻煩?
久而久之,別人心裏的怨氣就表現出來了。
當自己求助的時候,別人不是推脫就是應付,偶爾幫一次忙,最後卻總是事與願違,他給自己幫了倒忙。
與此相反,別人對自己不想讓他插手的事情倒是非常熱心,簡直達到了樂此不疲的程度。
自己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想種什麼莊稼、想討什麼樣的老婆、想蓋多大麵積的房子,別人都喜歡指手畫腳。不僅如此,別人還喜歡在村子裏發布對自己的看法。自己有針尖大的小事,都會讓別人搞得滿城風雨。
開始自己還能忍受,但是時間一長,他就忍無可忍了。
他決定去法院起訴,讓法官給他們斷這場官司。
自己指控別人幹涉他人的私事,別人指控自己給別人增添麻煩。二人各執一詞,爭執不下。
聽了原、被告雙方的詳細陳述後,法官做了如下判決:把自己和別人各打五十大板。
判決書上還有如下條文:從此以後,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絕對不能要求別人;別人對自己的生活,該關心的一定要關心,不該關心的絕對不要關心,更不能橫加幹涉。
從此後,自己和別人相安無事。
人和人之間相處應該適當地保持距離,為彼此的心靈留下一點自由的空間,這是平衡人際關係的重要法則。隻有把握住必要的尺度和分寸,才能充分享受合作的樂趣。
視網膜效應
文/佚名
四年前,馬克想要買一輛車。經過一段時間的評估,他決定買一輛墨綠色的中型轎車。當時,他的印象是一般人的車都是白色或黑色,所以認為自己的選擇很獨特,很有品位。
正在為自己買到一部與眾不同的車沾沾自喜時,馬克突然發現,在高速公路上、小巷子裏,甚至他住的大樓停車場中,都有許多與他要買的同型的墨綠色的轎車。他開始感覺很奇怪:為什麼大家突然間都開始買墨綠色的車?他把自己的觀察與同事們分享。
有一位女同事當時正好懷孕,聽他講完後就說:“我倒是沒看到很多墨綠色的車。可是我最近發現,無論在哪裏都會看見孕婦。我記得上個星期天在逛百貨公司時,短短兩小時就看到六個孕婦,今年的出生率是不是提高了呢?”馬克和其他同事都異口同聲地說沒發現孕婦有增加的現象,她看到那麼多孕婦大概是很湊巧。
後來,有一次聽演講,馬克才了解到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視網膜效應”。簡單地說,這種效應就是當我們自己擁有一件東西或一項特征時,我們就會比平常人更多地注意到別人是否跟我們一樣具備這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