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是家庭的主體,一個家庭是否相處和諧,生活是否幸福,關鍵在於夫妻關係如何相處。“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講的是茫茫人海中的兩個人能結為夫妻是一種來之不易的緣分,應該倍加愛護,小心珍惜;“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說的是同床異夢的夫妻經不起災難的考驗。每對新人結婚的時候,大家都會舉杯祝福他們白頭到老、婚姻幸福、家庭美滿。要真正實現這一願望,不至於中途反目,勞燕分飛,夫妻攜手同心,做到下麵幾點是很重要的:
互敬互愛,珍惜婚姻,忠於愛情
千百年來,在中國民間流傳著很多歌頌忠貞愛情的傳說故事,像《天仙配》中的董永和七仙女、《白蛇傳》中的許仙和白娘子、《牛郎織女》中的牛郎和織女等等,都是老百姓心目中模範夫妻的典範。而陳世美考上狀元攀上皇親就拋棄結發妻子並想殺妻滅子的惡行一直遭到人們的唾罵。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總則第四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說明夫妻忠實不僅是我們提倡的傳統婚姻美德,也是法律賦予已婚公民的責任和義務。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在享樂主義生活方式和性解放、性自由的觀念影響下,婚外戀、第三者插足等違反夫妻忠實的事件時有發生,由此而引發的離婚率上升也成為我國社會生活的一個熱點問題。同城市相比,農村在兩性關係方麵原本是一塊淨土,但隨著進城打工的人越來越多,農民的婚姻觀和兩性觀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夫妻之間因移情別戀導致婚姻危機的也越來越多了。
小美和大柱從小就在一個屯子裏住鄰居,兩家大人關係挺好,他倆也經常在一起玩。上學以後,從小學到初中,小美和大柱都在一個學校。小美的父母為了小美的安全,常讓她和大柱搭伴走。一來二去,兩個孩子有了感情,高中畢業以後,他們都沒考上大學,留在村裏種地。在雙方父母的撮合下,兩個人水到渠成地結了婚,也算是自由戀愛的美滿姻緣。婚後不久,小美看到村裏好多女孩子都進城打工,過年過節回來探親時,衣著打扮都時髦光鮮了,說話也滿嘴新詞兒。看著她們給爹媽捎回來的吃的、穿的、用的,有好多小美連見都沒見過。她心裏很是羨慕,就跟大柱商量也上城裏去見見市麵。大柱也想去,但他父母考慮家裏就這麼一個壯勞力,就沒同意他去。小美私下裏跟大柱商量,她先走,等在城裏找到一份好工作,站穩腳跟,再讓大柱上城裏找她。
小美進城以後,先在一個小飯館打工,後來經人介紹到一家有錢人家做保姆。這家主人是個做服裝買賣的,經常上南方進貨。他看小美做事勤快利落,長相也不錯,就提出要帶小美一道上南方去,除了管理他的日常生活外,還可以給他賣衣服當當時裝模特。自打進了城,小美的心就野了,一聽主人要帶自己到上海廣州這些大地方去,她馬上就答應了。一年下來,小美的發式、衣著都變了,走在街上就是一個摩登女郎,誰也想不到,一年前她還在家鄉的大地裏頂著烈日薅草間苗呢。她和主人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剛開始,她對主人的非分要求還不太情願,後來就半推半就了。再後來,兩個人上外地時索性同居到了一起,每次住賓館她都以主人妻子的身份和主人住在一個房間,過上了吃香的喝辣的穿時髦的用高檔的二奶生活。留在鄉下的大柱頭幾個月還能接到小美情意綿綿的書信、電話或手機短信,過了半年,這些聯係越來越少了。有時候,大柱耐不住思念之情給小美打電話,小美不是說身在外地,不方便回話,就是幹脆關機,蹤跡全無。直到大柱找到小美的女主人,才從她的哭訴中知道小美已經變心了。
同小美的做法相反,刊登在《北方人》2001年第5期上的一篇報道,卻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名門閨秀與關中老農牽手30年的婚姻故事。
許燕吉是近代著名作家許地山之女。她一生坎坷,曾被打成右派,後來又被以“反革命罪”被捕入獄。她有過一段短暫而不幸的婚姻,在被批判的那段時間,兒子出生不到一個小時就死了,自身難保的華僑丈夫也向她提出了離婚。厄運和苦難沒有把許燕吉擊倒,但孤獨和對親人的思念讓她難以忍受。1971年夏天,她輾轉八百裏秦川,投奔當時在陝西眉縣柳林種馬場工作的親哥哥周苓仲。哥哥當時也在被管製之中,雖然40多歲了,依舊是光棍一個。
38歲那年,為了能留在哥哥身邊,兄妹之間有個照應,許燕吉經哥哥做主,嫁給了當時49歲的喪偶老農魏振德。老魏不嫌棄許燕吉成分不好,不會做飯,不會針線活;許燕吉也不嫌棄老魏大字不識一個,是個土生土長的莊稼漢。婚後,許燕吉和魏振德訂了個“互不侵犯條約”:在生活習慣上,各自維持不變,誰也不去“改造”誰。老魏雖然有一些農村男人常有的大男子主義,但在許燕吉潛移默化地感召下漸漸改變了不少。他從不讓妻子插手稍重的農活,還把家裏做飯的事包了。有一次許燕吉病了,老魏白天幹一天農活,夜裏還不合眼地看護著她。望著丈夫熬得通紅的雙眼和心疼她的神情,許燕吉感動地哭了,她從內心深處接納了這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對待老魏前妻留下的兒子魏忠科,她像自己親生的一樣關心體貼,使小忠科從開始不叫她媽媽,到後來和她親密無間,學習成績也大幅度提高。
1981年,隨著國家知識分子政策的落實,許燕吉回到南京,和闊別多年的母親團聚。當人們都以為她肯定得同老魏離婚的時候,她卻不顧許多老同學老朋友的好言相勸,經過不斷申請和不懈的努力,把老魏和他的兒子遷入了南京。麵對許多詫異的目光,許燕吉非常坦然。她說:“人們對我和老魏的婚姻感到好奇,這是正常的。在許多人看來,男的是知識分子,女的是文盲,還說得過去;而我和老魏剛好相反,女的有知識,男的是文盲,多少讓人無法接受。但在當時那個年代,知識越多越反動,我在老魏麵前根本沒有什麼優越感可言。我嫁給老魏,隻想有碗飯吃,不至於被餓死而已。這麼多年過來了,我們之間雖然談不上什麼浪漫的愛情,但實實在在的感情還是有的。我們之間互相尊重、互相體貼,那種心靈深處的默契和融洽是別人難以體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