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王秀才一家照顧你們,我也放心一點。”
師爺在她們搬來之後,還特意上門看了看,送來米糧和蛋肉,價值不是太高,卻正是急需之物。
獨門小院,三間正房加兩間偏房一間灶屋,院子裏有水井,後麵還有幾分地,種其他的不行,一些小菜蔥苗之類的正合適。
林挽岫領著大郎好好收拾了一番,總算把東西歸置妥當了。
“大郎,你去雜貨鋪買點調料回來,晚上姐給你弄好吃的。”
搬家之後的第一天,必須得在家吃飯,還得有剩才行。
林挽岫看了灶房裏師爺送來的東西,琢磨了一下,打算煮一頓燜鍋來吃。
本地產的甜麵醬味道最是正宗不過,加上林挽岫自己熬的蟹醬並其他一些調料,按照比例調成糊。又拿了鍋子舀了碗清水,加入飴糖熬化,等到鼓泡的時候,將調好的醬料糊倒進去繼續熬煮。
熬醬的時候不能用大火,還得一邊熬一邊攪動,不然醬會粘鍋燒糊。
熬好醬汁之後,另取鍋,用了一小塊葷油煉鍋,又拿了蒜頭,蔥白,山藥塊並其他一些菜頭鋪在鍋內,最上麵放了些提前醃製好的肉塊,蓋上蓋子小火慢燜。等到肉塊貼骨頭的地方沒了血絲之後,將之前熬好的醬汁均勻的淋在上麵,蓋上蓋子繼續小火燜煮。
半刻鍾之後,將國內菜肴攪拌均勻就可以吃了。
有醬料的香味,加上肉的油氣,哪怕是用湯汁拌飯,大郎都覺得自己能吃下一鍋飯。
這邊的規矩,第一天的飯菜是不能分出去的,所以就算林挽岫想跟王嬸送碗菜過去都不能。
不過搬到縣裏之後,周圍鄰居沒有以前那種隨時盯著你家鍋子的愛好,就算林挽岫姐弟吃得奢侈些,也不會招人閑話。
這燜鍋的湯汁加上熬上半天的骨頭湯,用來煮手擀麵是最好吃不過的。不過林挽岫沒急著做,一來家裏沒有熬湯用的棒骨,二來今天的飯菜已經足夠姐弟三人吃得肚子溜圓了,再煮湯麵就有些浪費。
她打算明兒去買點肉骨頭回來,燉的湯可以煮麵條,加點菜又能吃兩頓了。
收拾完之後,關了大門上了門栓,林挽岫沒讓大郎獨自睡覺。
今天是搬新家,她怕孩子不適應,晚上要是被嚇著了就不好了。反正這新屋的床比較大,大郎睡最裏麵,小丫在中間,她自然在最外麵。
“姐,咱們明天去捉一隻小狗來養吧。咱家就三人,晚上不安全,養一隻小狗也能嚇唬嚇唬毛賊。”
“行,快睡吧你。等這兩天把家裏收拾妥當了,還得給你找個學堂讀書。記著了,每日晨起之後,先讀一章書,再吃早飯。上午我要去買東西,你在家看著妹妹,別讓她出門。你練字就讓她用廢紙畫畫吧。”
“嗯,放心吧姐,我一定好好讀書,考上秀才了姐就輕鬆了。”
“得了,秀才能幹啥,真要想姐過好日子,你至少得是個舉人老爺。不過我說你小子,才學走路呢就想著跑了,乖乖睡覺,明天要是背不下來書,姐會打手心的知道嗎?”
搬到縣裏已經一月有餘,日子過得平淡溫馨。
王烈文入了縣學,這些日子在準備鄉試。看著時間還長,但真將時間分配到書本上,就會發現時間根本不夠用。
王烈文閉門讀書期間,家裏事務都由王嬸操持。林挽岫離得近,平時有什麼小活計她一並就做了,也讓王嬸不至於過於勞累。
其實王烈文跟他娘說過,要不買個丫頭來做事,王嬸沒同意。一則家裏人口少,她一個人就足夠了,再說還有林挽岫幫忙,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勞累。再則,她覺得自己兒子肯定是會中舉的,到了那個時候,一個丫頭已經不夠了,最好是能買一家子,這樣既省事,也能放心些。
對於王家的事情林挽岫沒去摻和。她除了幫王嬸做點小事情之外,還得抄書賺錢。
她本來是想在縣裏弄點吃食生意的,可思量之後還是放棄了。
倒不是她嫌麻煩,而是因為她一個雲英未嫁的女孩子,真要拋頭露麵的話,以後說親會很麻煩,並且還可能影響到大郎的科舉之路。
“大郎現在能認多少字了?”
“《千字文》剛讀完,我正教他《聲律啟蒙》。等過段時間,打算送他去溪山書院讀書。”
王烈文吃飯的時候問了下大郎讀書的情況,聽到林挽岫這麼說,他滿意點頭。
能有些基礎了再去書院讀書,對大郎來說自然再好不過。不說別的,夫子所講的內容對他不至於是天書,而且教書育人雖然說秉持公正,可人心天然就是偏的,懂事知理的孩子,夫子也會看重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