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幾日功課不太緊,你讓他每日傍晚過來,我給他講一講,等去了書院,也能跟上夫子的功課。”

林挽岫雖然覺得自己教一個毛孩子讀書根本沒難度,但能有個秀才老師點撥一下,哪怕就是掛了個名,對大郎的日後也是極為有利的。

王烈文能在繁重的學習之餘還指點大郎的功課,也是看在他娘的麵子上。林挽岫自然不會忽視這點,對王嬸自然更加親近。

“你這是打定主意不回家了?

林挽岫的來曆,王嬸連自己兒子都沒透露過分毫。她當初雖然覺得林挽岫離開也是好事,但時間一久,當娘的心情又占了上風,總覺得女孩子還是有個娘家依靠比較好。

“王嬸,你也知道那一家子的情況,別說我出來就沒打算回去,就算被他們抓回去,隻要有機會,我還得跑。那就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火坑。”

“哎,我也不知道這樣由著你到底是好是歹。當年我答應過你娘,若有一日.你來投奔於我,我必將你當自己親女看待。既然你不打算回去,那麼以後要怎麼辦你可有盤算?”

“嗯,我想過了,不管怎麼樣,還得先讓大郎出頭。我們沒有其他親族依靠,如果大郎不出頭,小丫以後的日子不會太好,至於我嘛,世事難說,我自己都不知道。現而今,不過是走一步看一步罷了。”

“你是個有成算的,王嬸也幫不了你太多,不過你放心,不管以後怎麼樣,大郎小丫這兩兄妹我會幫你照看好。”

林挽岫偏頭靠在王嬸身上,眼睛微有些潤濕。

過了七月,林挽岫領著大郎去了縣郊的溪山書院讀書。

溪山書院收學生並不是你有錢就可以讀的。入門的時候需要會讀三字經,每一月會考試一次,由授課的夫子出題。每一季再由書院山長出題,稱為院考。半年一次的縣學考題是為篩選參加童子試的學生而設。

半年一次的篩選可以不參加,但是月考和季考連續一年墊底者,書院不會再許前來就讀。

林挽岫領著大郎過去的那日,就有兩學生滿目哀戚的背著行囊離開。

大郎挨著姐姐站在路邊,目送那兩人在家人的帶領下離開。大郎原本興奮難抑的心情被打擊了,看著前方門上高懸的門匾,他不自覺的打了個顫,手也抓緊了姐姐的衣擺。

進去書院讀書是要先接受夫子的考察的,粗鄙者不收,不識字者不收,行為不能自主者不收。

在排隊的時候,大郎聽到前麵兩人說他們是從社學過來的,已經開始讀四書了。

“姐,我能行嗎?他們都開始讀四書了,我還在學蒙學課本。”

“怕啥,夫子怎麼問你就照實答,實在不行咱們回去自學,等明年再來就是了。”

大郎籲了口氣,心裏總算沒有那麼慌張了。

進入內室,夫子在前麵教案前端坐,門相對的那邊有七八張條案,上麵擺著紙墨筆硯,其中三張條案前都坐著人,大的十一二歲,小的六七歲,執筆認真的默寫所學。

入內的都是求學的學生,家長們被阻攔在外間的天井處等待。

大郎進去之後,本是有些慌張,可聽到排他前麵三個位置的那位學童背個千字文都結結巴巴的之後,他頓時有底氣了。那人可是說他是讀了兩年社學的!

沒多久就輪到了大郎。

夫子雖然看上去嚴肅,但語氣很平和,對他跟對其他的學童一般無二。

“你可識字?書讀到哪裏了?”

“回夫子的話,小子已經讀完千字文,近日在讀《增廣賢文》和《幼學瓊林》。”

夫子略有些詫異的看了他一眼。這小孩子讀的蒙學書似乎跟其他孩子不同。

“你是在哪裏上的社學?還是請的夫子教授?”

“回夫子的話,小子沒有入社學,也沒有延請夫子。是小子的姐姐教小子讀的啟蒙書。”

“你姐姐?”夫子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覺得憑他的衣著不像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可平常人家能送兒子上學已經是很不錯的了,不太可能讓家中女兒也讀書識字。

“是,小子和妹妹父母雙亡,是姐姐救了我們,並收養我和妹妹。姐姐的外祖父是秀才,她自幼跟著家人讀書,後來家變之後輾轉異鄉,才免了小子和妹妹餓死。”

夫子捋捋長須,歎道:“你兄妹二人是有福氣之人。世上之人千千萬,偏讓你們遇到了令姐這位奇女子。幸哉,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