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通道盡頭想妙法(2 / 2)

是什麼力量導致岩層斷裂錯位呢?原來是地殼運動中產生強大的壓力和張力,超過岩層本身的強度對岩石產生破壞作用而形成的。岩層斷裂錯開的麵稱斷層麵。兩條斷層中間的岩塊相對上升,兩邊岩塊相對下降時,相對上升的岩塊叫地壘;常常形成塊狀山地,如我國的廬山、泰山等。而兩條斷層中間的岩塊相對下降、兩側岩塊相對上升時,形成地塹,即狹長的凹陷地帶。我國的汾河平原和渭河穀地都是地塹。

斷層對地球科學家來說特別重要,因為地殼斷塊沿斷層的突然運動是地震發生的主要原因。科學家們相信:他們對斷層機製研究越深入,就能越準確地預報地震,甚至控製地震。

破裂麵兩側岩塊發生顯著相對位移的斷裂構造。規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數百千米 ,常由許多斷層組成,可稱為斷裂帶;小者可見於手標本。幾何要素斷層由斷層麵和斷盤構成。斷層麵是岩塊沿之發生相對位移的破裂麵。斷盤指斷層麵兩側的岩塊,位於斷層麵之上的稱為上盤,斷層麵之下的稱為下盤,如斷層麵直立,則按岩塊相對於斷層走向的方位來描述。斷層兩側錯開的距離統稱位移。按測量位移的參考物的不同,有真位移和視位移之分,真位移是斷層兩側相當點錯開的距離,即斷層麵上錯斷前的一點,錯斷後分成的兩個對應點之間的距離,稱為總滑距;視位移是斷層兩側相當層錯開的距離,即錯動前的某一岩層,錯斷後分成兩對應層之間的距離,統稱斷距。

通常按斷層的位移性質分為:①上盤相對下降的正斷層。②上盤相對上升的逆斷層。斷層麵傾角小於30°的逆斷層又稱衝斷層。正斷層和逆斷層的兩盤相對運動方向均大致平行於斷層麵傾斜方向,故又統稱為傾向滑動斷層。③兩盤沿斷層走向作相對水平運動的平移斷層,又稱走向滑動斷層(簡稱走滑斷層)。

根據斷層線上原來相鄰接的兩點在斷層運動中的相對運動狀況可以將斷層分類。

如果它們的運動隻在水平方向上,並且平行於斷層麵,那麼這斷層叫走向滑動斷層。走向滑動斷層又進一步分為右滑和左滑斷層。

如果一個觀察者站在斷層的一側,麵向斷層,另一邊的岩塊向他左方滑動,那它就叫左滑斷層。之所以如此稱呼,因為要追索被移動了的地表特征時,該人需沿斷層線轉向左邊,才能在那一邊找到與這邊相對應的特征。這種走向滑動斷層也叫右旋或左旋、右行或左行斷層,或統稱走向斷層。加利福尼亞聖安德列斯斷層是一條右旋斷層或滑動斷層。

沿斷層麵作上升下降的相對運動,則是傾向滑動斷層。上盤相對下盤向下運動的傾向滑動斷層是正斷層。

當斷層麵傾角小於或等於45°,上盤相對下盤作向上運動時,叫衝斷層,而若斷層麵傾角大於45°,則稱逆斷層。

兩盤相對運動方向界於走向滑動斷層和傾向滑動斷層之間的,叫斜向滑動斷層。

斷層兩盤之間的相對位移常被叫作斷層落差和平錯。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錯反映水平位移。以上所說的斷層都有一個共同的運動特點,即在運動中兩盤的構造保持著平行。

但也可以有這樣的斷層,相鄰兩盤塊體之間發生了扭動、轉動,這樣的斷層被稱為旋轉斷層或剪狀斷層。

上麵這張照片裏山嶽右邊的線形結構,就是美國加州著名的聖安地列斯斷層,它也是地球表麵最長和最活躍的斷層之一。

聖安地列斯斷層的深度有15公裏,存在的時間已經超過2000萬年。照片是從奮進號航天飛機拍攝的雷達影像和測地衛星的真色影像所組合出來的。巨大的太平洋板塊沿著聖安地列斯斷層,相對於北美板塊向北漂移,平均每年移動數厘米,按這種移動速率,經過數百萬年後,地球表麵的陸塊分布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藍哲雖然不太懂這些構造,可是他看出了我那麼肯定,然後說道:“別賣關子了,你就說怎麼做吧。”

我對著大家說道:“我們有手雷,可以炸開一小部分,這樣就可以讓上麵的沙石滑落,雖然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可以一試。”

大家都沉默了,對於我的意見似乎不是很讚同,因為整不好,我們就會砸到,畢竟手雷威力還是很大的,崩塌的可能性極大。

不過最後藍哲說道:“我看著辦法可行,我可是帶著炸藥的,隻要是威力不是太大,英愛沒有崩塌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