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地震巨變使分散(1 / 2)

藍哲是在軍隊裏麵幹過的,對於爆破這件事比較在行,對他來說我的計劃是可行的,而且要是他親自執行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不過前提是我不能走眼。

我們都後退了很遠,藍哲自己留在斷層之下,隻要是成功之後,上麵的東西就會往下掉,按照現在這個厚度來說,我們想要上去應該不是太難,這樣要比回頭強得多,畢竟我們已經在地下暗道之中走出很遠了。

隨著爆炸聲響起,藍哲先跑了過來和我們彙合,這不關是不是能成功都需要等,等上麵的東西下落。

感覺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幾個走了過去,看到上麵的東西基本上都掉下來了,露出的洞口雖然不是很大,但絕對是可以出去的,而且這爆炸正好把上麵的冰炸開 。

“龍岩,可以呀,眼力不錯,這辦法行,我先上去瞧瞧啊。”老三首先打了前陣,這我是沒有什麼意見的。

等老三上去之後,在包裏麵拿出繩子把我們又一一的拉了上去,上一看,似乎沒有什麼變化,這周圍依舊是冰封的世界,那些地下暗道中的人注定是回不到家的,雖然他們努力了但他們沒有辦法和這個冰封的世界抗衡。

“老三,你敢沒感覺剛才腳底晃了一下?”我感覺好像是晃了一下,但不是很明顯,隨便問了一句。

“哪裏有呀,你......”還沒等說完呢,大家都感覺到了天旋地轉,我第一個感覺就是這冰麵似乎要崩裂了。

“完了,我們遇到地震了!”這是我聽到的最後一句話,是小侯喊出來的,隨後就是巨大的轟鳴聲,天地似乎要崩開一樣,腳下的冰麵開始斷裂,我們不得不狂奔逃生。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麵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麵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絕大多數都太小或太遠,以至於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二十次;能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必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世界上運轉著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著地震的動向。

當前的科技水平尚無法預測地震的到來,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地震也是無法預測的。所謂成功預測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對於地震,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提高建築抗震等級、做好防禦,而不是預測地震。

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災害。

地球的最外層叫地殼;地殼下麵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

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0公裏左右,地殼厚度為35公裏左右,大多數破壞性地震就發生在地殼內。

地球表麵,並不是一塊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塊彼此鑲嵌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塊,它們是南極板塊、歐亞板塊、北美板塊、南美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澳洲板塊和非洲板塊。這些板塊在地幔上麵每年以幾厘米到十幾厘米的速度漂移運動,相互擠壓和碰撞。

地震釋放的能量決定地震的震級,釋放的能量越大震級越大,地震相差一級,能量相差約30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戶7.2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0顆二戰時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的原子彈的能量。

地球,可分為三層。中心層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鐵元素組成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殼內部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即內力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超級地震指的是震波極其強烈的大地震。但其發生占總地震7%~21%,破壞程度是原子彈的數倍,所以超級地震影響十分廣泛,是十分具有破壞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