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事業(代序)(2 / 2)

這次由文心出版社集中推出的“中國小說名家巔峰力作”,共收錄了二十部小說集。這些小說中有的在煤礦工作過,或仍然在煤炭係統工作。我在《煤炭報當》編輯時,他們都是我的作者,他們的作品我幾乎都讀過。他們都有著紮實的生活資源,豐富的情感積累。他們的寫作都是從個人的內心出發,找到了自己的心靈與現實世界的聯係,並重構了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們的勞動是誠實的,聽從的是內心的召喚,忠實於自己的所感所思。他們勤於思索,充分調動自己的思想能力,從不同的角度,對現實發出自己的聲音。同時,在當前這個生活越來越物質化、技術化、機械化的單調時代,他們以自己的寫作,盡量保持生命的個性。因這套叢書的作品很多,我隻簡單概括一下他們的特點,不再舉例對具體作品進行具體分析。

最後,我再來探討一下這些作家的寫作動機,談一談他們為什麼寫作。他們在煤礦有一份工作,有一定的收入,吃不愁,穿不愁,為什麼還要煞費心思地寫作呢?這主要源於他們生命意識的覺醒。他們知道,煤的成長過程是艱難的,漫長的,但煤一旦見了天日,一旦遇到了火,歌過,舞過,很快就會變成廢渣。一座煤礦也是,不管它的儲藏量再大,鼎盛時期如何風光,可采期也是有限的,終究會有變成空洞的那一天。他們無數次目睹過新煤變成舊渣,也預見到一座座煤礦會逐漸凋蔽。他們心有不甘,甚至暗自落淚。這是因為他們聯想到自己的生命。他們的生命雖然比一塊煤的燃燒過程長,卻與一座煤礦的服務年限大體相當。當他們意識到生命的短暫,意識到生命將與煤和煤礦一樣不可避免地消失,就開始注重精神事業,開始轉向精神生命的成長。他們的精神生命成長在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裏,而這些文學作品的形成會借助煤和煤礦等物質材料。這些物質材料被注入作者的精神,會和作者的精神一起升華。他們在創作這些作品時,並不指望一定要戰勝時間,也不奢望自己的作品永存,但在一種想象裏,最起碼,他們認為自己沒有虛度光陰,自己的心靈得到了安置,精神得到了安慰。

2012年10月15日北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