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出類拔萃——因口有才(6)(3 / 3)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全盤否定艾滋病是醫學問題,會於理太悖。因此複旦大學大膽提出了“社會係統工程”的概念:判斷一個問題屬於什麼性質,有三個標準,即這個問題是怎樣產生的,又是通過什麼途徑傳播的,最後這個問題的根本解決要通過什麼途徑。根據這三條,可以認為艾滋病是社會問題,而不是醫學問題。在整個社會係統工程解決艾滋病的過程中,包含了醫學這一途徑,但並不能說明它是一個醫學問題。這樣就等於在肯定艾滋病是社會問題的前提下談醫學途徑,複旦隊居高臨下地包容了對方的立場,擴大了可供回旋的餘地,而對方不得不花大力氣糾纏在複旦隊提出的新概念上,其攻擊力就大大地弱化了。

請看看複旦隊的精彩辯詞:

反方二辯:……第一,艾滋病源於社會機體的綜合症。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許多人的世界觀日益消沉、墮落。人們在享受到物質生活和財富的同時,卻被同性戀、吸毒、性濫交這些惡習所侵擾,這就為艾滋病的泛濫提供了溫床。在對美國紐約25萬艾滋病攜帶者的調查中發現,其中94%的人是因為同性戀和吸毒染上的。如果吸毒不是社會問題而是醫學問題的話,那麼新加坡中央肅毒局還不如叫做中央消毒局…………8月26日《聯合早報》載泰國北部13%的年輕人已經染上艾滋病毒,而在澳大利亞,不僅人患病,就連1/4的豬也成了艾滋病毒的攜帶者。而對這麼大一個社會惡瘤,是靠醫生的手術刀就能切的嗎?……第三,解決艾滋病問題,隻有依靠社會的係統工程。在烏幹達由於艾滋病的緣故,3700萬的人口到2020年將降到2000萬。“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如果等待醫生發明出靈丹妙藥的話,到那時烏幹達恐怕早變成子虛烏有了。……反方三辯:……而蓋洛普民意測驗清楚表明,美國人在90年代最擔心的社會問題當中,艾滋病僅次於狀元——暴力問題,高列榜眼之位。在非洲艾滋病像侏羅紀公園裏的恐龍一樣恣肆橫行。社會已遇到了如此巨大的威脅。對方辯友還認為艾滋病不構成社會問題嗎?

第二,艾滋病給社會各階級造成了嚴重的心理恐慌。人要是不幸被艾滋病愛上了,可就“此恨綿綿無絕期”了。因此談“愛”色變,聞“愛”喪膽的情況屢見不鮮。在紐約曼哈頓第五次防止艾滋病的遊行後,在醫院竟突然多出一大批認定自己患有艾滋病的精神病患者。……亞洲大專辯論會新加坡國立大學對香港中文大學一場,辯題是:

“外來投資能夠確保發展中國家經濟高速增長”。很明顯,“確保”二字大有文章可做。如果把“確保”理解成全稱命題,那麼正方香港中文大學幾乎無理可辯。但是他們采取先發製人的戰術,利用正方先發言的優勢,開場就提出“確保”並不是指“百分之一百的保證”。比如在中國大陸客車中,廣播員常說:“為了確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請不要扶車門”。這並不是說隻要不去扶車門,乘客的安全就可以百分之百的保證了。中文大學率先定義“確保”一詞的含義,為自己的論點開辟了廣闊的活動舞台,而反方新加坡國立大學又沒有令人信服地證明“確保”

就是百分之百地保證,所以中文大學變被動為主動,反敗為勝。可以設想,如果沒有先發製人,而是在承認“確保”就是百分之百地保證的前提下與對方辯論,正方取勝的希望就很渺茫了。

定義正名在大學生辯論會上被辯論雙方極為廣泛地采用著。

例如,在九三國際大專辯論賽上,複旦大學隊對英國劍橋大學隊的辯題是“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在這一辯題中,涉及到“溫飽”、“談”、“道德”、“必要條件”這些基本概念。複旦隊分析,出於論題的需要,對方會把溫飽的概念無限擴大,特別是把“溫飽”和“生存”等同起來,因此複旦隊確定了“貧困”、“溫飽”、“富裕”三大生活狀態,盡量把溫飽限製在確定的定義上;同時,對方又必然會把道德的概念無限窄化,從而為“談道德”設置種種障礙,對此,複旦隊的目的就應把“道德”

的概念盡量寬泛化,從而為其立論——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夠談道德創造條件。

對於辯題中的一個關鍵詞彙:“必要條件”,複旦隊搶先作了解釋,複旦一辯:……所謂必要條件,從邏輯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對於今天的辯題,我方隻得論證沒有溫飽就能談道德、而對方要論證的是,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這就等於給己方的立論加上了一道防線,同時限定了對方在邏輯上的路線,從而爭奪主動權。

複旦隊一辯薑豐的立論辯詞相當精彩:

反方立論:

一辯薑豐:謝謝主席,謝謝各位。剛才,對方辯友把溫飽放到了壓倒一切的位置,還問了我們很多問題。我要告訴對方辯友的是;比溫飽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