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應付刁難S省外貿公司決定招聘若幹名業務員,前來求職的人員眾多。輪到某一位中學外語教師麵試時,招聘人中出其不意地詰問他:“你認為教師職業高尚嗎?”外語教師答曰:“教師是一種高尚的職業。”招聘人員反問道:“既然你認為教師是一門高尚的職業,那麼你為何要棄教從商,跳槽搞外貿呢?”外語教師答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師職業高尚但生活清苦,與其身在學校,心在生意場上,不如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想幹的職業。我從事外貿工作,為國家和社會創收外彙,這些外彙再用來支持發展教育事業,難道不是對教育事業的支持嗎?”他的一席話,獲得招聘人員對之頻頻點頭讚許。
求職人員中相當多人是跳槽而來的,有的是因為所在單位人際關係不和而負氣出走;有的是在該單位難以施展自己的誌向和抱負;有的則因為原單位待遇偏低……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招聘者為了試探這些求職者的應征動機,往往會設置一些極為難答的問題。應征者要想絕處逢生,必須提出有利的答辯觀點,才能不陷入尷尬難堪境地。這就要求求職者針對問題,巧妙地運用發散性思維,多角度地為自己的跳槽求職行為辯護。例如,應征者可以說:“貴公司人才濟濟,上下一心,將來一定會有所建樹,我是看中公司未來的發展才來應聘的”這樣,應征者的回答不顯山不露水,不會暴露其在原單位工作時存在的一些不利情形,同時又使對方覺得合情合理,聽起來十分悅耳舒服,不會從心裏形成對應征者不利的想法。
要是別人問你最大的弱點是什麼,該怎麼回答呢?
此時,你無須坦誠地揭示你真實或想象中的失敗。相反地,隻要簡單地說出你的弱點,而這些弱點卻是新工作中潛在的長處。例如:我的丈夫經常抱怨我將工作做完才肯回家;或者,聽說那是一份特殊的工作,但我確實喜歡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而這份工作似乎會令許多人有成就感;或者,我無法忍受沒有效率的工作。你甚至可以試著略加描述:最使我困惑的是,無法做一些想做的額外工作,我講究工作效率,進度一直超前,告訴我,我是否有時間作研究以及介紹一些新的節約成本之道?
(4)按其所好求職者出發去找工作時,要仔細觀察。大部分招聘人員在其擁有的辦公室裏都會在他們周圍擺一些他們喜歡,或者對他們有特殊意義的東西,比如照片、獎品、模型、花朵等。桌上或牆上的一張全家福照片,就可以由此推測,招聘者可能是一個有家室的男人;獎杯和獎品可以讓求職者知道,這個人對活動很有興趣,而且可能很富於競爭性;船、汽車和飛機模型,告訴他關於這個人的嗜好或興趣方麵的事情。假如求職者仔細觀察,花和植物等擺設可能會告訴你一大堆事情。
一個年輕人,注意到麵試他的那個人的辦公室,牆上貼著許多張某支足球隊的照片,而且壁櫥裏也擺著那支足球隊的獎品。
“他請我坐下之後,那位麵試者隨便打開了一個話題,問我的興趣是什麼。我確信他的興趣也就是我的興趣。我告訴他,我己經注意到他的獎品,並且提到我以前也當過我弟弟他們足球比賽的裁判。他馬上對我顯出一種新的關切,這場麵試得到了一個好的開始。當我們繼續談到關於工作的事情(我是應征一項圖書推銷員的工作),我說我要越過中線直奔對方禁區。
恰恰相反,他給我一個在書庫管理的工作,也就是要我充當後衛。那對我來說也好,反正我得到了那份工作。當我將炮火正確地集中向他感興趣的地方——足球上麵時,我已站在一塊穩固的場地上。”這位年輕人終於謀到了一份工作。
因此,求職者應隨時注意觀察,有關麵試者的嗜好和興趣的線索,可能全部在他的周圍。他應該時刻留意觀察麵談時的周圍環境,敏銳地思考采取何種方式營造有利的談話氛圍,並盡可能地主動挑起招聘者的話頭,表現出他與招聘者雙方之間有著更共同的興趣愛好,這樣才能博得招聘者的賞識和青睞。但不應過度渲染,適當地把握分寸,盡量做到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中,讓招聘者接受自己、接納自己。這樣,求職才會成功。
“投其所好”也要注意把握分寸,而且要注意你的問題是不是合適,有沒有“含金量”。人家說自己是該行業最大的公司,你咬住不放地追問:“是員工最多?利潤最高?還是規模最大?
”這就不太像話了——抓住人家一個話柄不依不饒,就算弄清楚了這些,對他和對你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