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找飯碗——因口才傳奇(2)(2 / 3)

天下之人,願食汝肉……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麵目見二十四帝乎!”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曹軍受挫,軍無鬥誌而致大敗。對此,後人有詩讚諸葛亮說:“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以說話水平高超而致勝的例子,也多見於世界各國戰史。

公元前218年,位於現在北非突尼斯的迦太基奴隸主階級的軍事統帥漢尼拔,眼看地中海地區的另一強國羅馬不為逼進,他不甘受辱,出兵與羅馬較量。勢力強大的羅馬根本不把漢尼拔放在眼裏,集結數萬大軍準備一舉殲滅之。但漢尼拔卻出其不意地遠征繞過羅馬軍陣地,率領6000精兵翻越阿爾卑斯山,突然出現在山南的波河平原上。漢尼拔指著眼前堅固的羅馬城堡,慷慨激昂、義無反顧地對他的士兵發表了即興演講——《我們在這場戰爭中是主動者》。在這番演講鼓舞下,迦太基士兵一鼓作氣,一戰破城。羅馬執政官弗拉米尼聞訊率大軍趕來援救,又遭士氣大盛的迦太基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沒,弗拉米尼也陣亡,羅馬全國震動,已處於覆滅邊緣。從此,15年之內不敢與迦太基作戰。

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節節勝利,在占據了蘇聯大片領土後,為徹底打敗蘇聯,於1941年10月下旬集中11個師的優勢兵力,從西、北、南三麵包圍蘇聯首都莫斯科,揚言10日內攻克。

臨危不懼的莫斯科軍民奮勇抵抗,在11月7日這天照例在紅場隆重舉行“十月革命”慶祝活動。蘇軍最高統帥斯大林以大無畏的雄偉氣魄,威嚴矗立在紅場列寧陵墓上,檢閱紅軍隊伍,並發表了氣壯山河、振奮人心的演說,極大地鼓舞了軍民的鬥誌,堅定了誓死保衛首都的決心。結果,曆時月餘,希特勒先後撤換了30多名高級指揮官,甚至自任總司令,不僅未能突破莫斯科防線,而且在損失50多萬人後反後退300公裏,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此打破。

(3)經濟活動中一諾值千金1998年3月,剛剛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的朱钅容基在記者招待會上鄭重承諾:“人民幣不貶值。”就這麼一句話,就對深受金融風暴困擾,一直動蕩不安的亞洲經濟形勢起了很大的穩定作用。

1998年4月,在英國倫敦召開的第二屆亞歐會議上,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於第一輪發言中談到,日本經濟遇到了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困難。當天,日本東京交易所日經指數大幅度下降。兩天後,橋本首相在第二輪發言中又談到,日本經濟雖然遇到了困難,但並未到崩潰的邊緣,現正在複蘇,前景看好。當天,東京日經指數又大幅度上升。

1934年1月,毛澤東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代表大會上作《我們的經濟政策》的演講,除詳盡闡述紅區以農業生產為第一位的經濟政策外,還強調了經濟貿易的問題;具體還談到市場營銷中的市場占領、產銷對路。這對當時重農輕商經濟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引導。1942年,由於日寇的野蠻進攻和國民黨的包圍封鎖,解放區的經濟發生極大困難。究竟怎樣渡過難關,前景如何,黨內外都有許多疑慮。為此,毛澤東於12月在陝甘寧邊區高級幹部會議上作了《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的講話,要求全黨努力領導人民發展農業生產和其他生產,號召機關、學校、部隊盡可能實現生產自給,從而掀起轟轟烈烈的解放區大生產運動,粉碎了日寇的進攻和國民黨的封鎖。1945年1月,他還在陝甘寧邊區勞模大會上發表了《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的演講,指出我們就要攻入城市、收複失地,過去的思想、方法已不適應,要學會做經濟工作。於是一個講經濟、學經濟的熱潮在邊區興起,為以後奪取城市、收複失地,在思想上,實踐上、幹部上都準備了條件。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他的每一次談話,哪怕隻言片語,都會在中國的經濟活動中掀起巨大的波瀾,甚至波及世界。如1982年10月14日在同國家計委負責人談話中,言簡意明地指出:“農業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1992年初,他視察南方,沿途就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發表了許多談話,如解放生產力問題、市場經濟問題、“三資”企業問題、“兩手抓”問題、發展速度問題等等。這對中國後來宣布建立市場經濟體製、大力引進外資、高速發展經濟,嚴厲打擊經濟犯罪都起了奠基的作用。

說話水平在商貿談判、產品推銷、技術引進等經濟活動中的突出表現,比比皆是。可以說,這類活動,凡是成功的,無不與高超的說話水平有關。比如1951年我國為發展航空工業,派重工業部部長何長工率團赴莫斯科。何長工與前蘇聯外交部長維辛斯基的數輪談判,二機部四局副局長油江與前蘇聯航空工業部對外聯絡司司長德活連欽科反複談判,二機部部長趙爾陸與蘇航空工業部長捷明傑夫的多次談判,都是艱苦卓絕、鬥智鬥勇的的較量。談判中,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既表達了我們希望幫助的願望,又堅持了自力更生的立場,維護了國家、民族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