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找飯碗——因口才傳奇(3)(3 / 3)

④利用社會背景作埋伏說話如“文功武衛”最盛的1967年,長沙、武漢等地流傳著這樣的民謠:“毛主席呀受蒙蔽,我們想念楊開慧!”礙於當時的社會背景情境,江青已竊取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之要職,人們隻能委婉曲折地表達對江青的不滿,於是便巧妙利用“毛、楊、江”三者間特定的關係,以蘊含的邏輯技巧,改變表達的視點角度,巧妙地指責江青幹擾毛主席戰略部署的題旨。

⑤利用自然情景作托詞說話。

交際總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進行的,如時令、地理環境、自然景物往往因人的主觀感受之不同而附上不同的情緒色彩。若能結合自然情景來組織話語,便可激起聽者的共鳴,收到更好的表達效果。如李瑞環同誌在天津工作期間,適逢國家足球甲級聯賽在天津舉行,天津隊參賽前正趕上下雨。李瑞環鼓勵隊員們說:“下雨了,你們要混不摸‘球’,要快傳多射,千萬別拖泥帶水。”這裏巧借場上下雨這一自然情境因素,或仿擬,或雙關,話語風趣幽默,很好地發揮了鼓舞士氣的作用。

(2)臨場善變某些場合的變化是出人意料的。如果應對不好,會使自己陷於某種困境。這就要求說話者必須善於變換切入角度,靈活地應對和駕馭各種局麵和場合。

①正話反說。

在對人說話時,利用情境,正話反說,可以擺脫不利的話語交際環境,並增強話語的戲劇效果。例如,蕭何以謀反罪誅殺韓信後,又召集群臣,設下油鍋,要韓信的謀士蒯通供認與韓信謀反的罪行。在這種特殊情境下,蒯通無法直陳其辭,便用正話反說的方式先數韓信的“十罪”,再舉韓信的“三愚”。韓信負著這“十罪”,又有此“三愚”,豈不自取其禍!”

蒯通明為數說韓信的罪與愚,實為韓信鳴冤叫屈,致使滿朝文武為之動容,贏得了群臣的同情,迫使蕭何難以下手烹殺。又如《沙家浜》“軍民魚水情”一節中,指導員本要感謝誇獎沙奶奶對傷病員的精心護理關照,卻用給沙奶奶“提意見”的方式表達,從而增強了話語表達的戲劇性效果。

②故作歪解。

裏根就任美國總統後,第一次出訪加拿大,時值加拿大正舉行反美示威遊行。一次,裏根總統的演說為反美示威遊行的人群打斷。隻見裏根總統麵帶笑容對陪同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說:“這種事情在美國時有發生,我想這些人一定是特意從美國來到貴國的,他們是想使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雙眉緊鎖的特魯多眉開眼笑了。多麼寬闊的胸懷,多麼豁達的氣度,裏根總統以其機敏的思維,故作憨態歪解;這些人是特意從美國來到加拿大,曲說其目的是為了使自己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從而使主人從難堪的窘態中解脫出來,也表現了自己高超的說話水平。

③臨場現掛。

現掛,本是個相聲表演術語,指表演者能敏捷而有效地抓住周圍環境中的突然行為或現象,使其與表達的內容結合起來,從而減少其不利影響,以達到烘托、補充、增強說話效果的方法。如:一天,某物理老師講公開課,內容是摩擦力。不知是新灑掃的教室太滑,還是因緊張而未留神,突然腳下“哧”地一聲差點滑倒。未等學生們笑出聲來,該老師已放下粉筆問道:“這種現象說明我腳下的摩擦力是大是小?”“如何才能不滑倒?”接著他又講了汽車為什麼打滑以及如何防止打滑的道理。他敏捷的現掛,不僅化解了尷尬,而且還生動形象地講清了有關知識,得到各位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要做到巧妙地利用臨場突發的非語言情境因素,必須目的明確,或烘托、或補充,以增強語意的表達,同時還必須及時自然,切忌為現掛而現掛,這樣才會生動具體,幽默風趣。

口齒伶俐——“瓷飯碗”

在社交上,說話輕聲細語,對人恭敬,說話和氣,是一種美德。但是,如果不看對象,不分青紅皂白地細聲,恭敬和過度的客氣,那就是適得其反了。假若你到一個耳朵有毛病的朋友那裏,那麼就必須與他大聲談,不然他會造成誤會,以為你悶悶不樂,不開口呢。假若你的朋友對你非常客氣,你的每一句話,他隻有唯唯而答,每當和你酬答時,總是滿口客套,惟恐得罪於你。如此一來,你一定覺得如芒刺背,坐立不安,最後隻好不自在地逃了出來,如釋重負。這情形你大概已經曆不少了。同時仍然就得想想,你曾如此待過你的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