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獲得公司的重視,在專業領域內下氣力也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在一個人人熟悉業務的現代企業內部,你能夠憑著勤奮刻苦的精神和超越常人的業務操作技巧創造出更高的工作效率。在任何時代、任何人群之中,手腳麻利者都是為人尊重的,而對於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創造高效率的現代企業來說,工作效率就更是至關重要的致勝因素。如果你在業務上創造出的效率確實令領導吃驚,而且你善於表現這種效率背後努力,那麼他無法不給你以充分的重視。
有一次,所長安排小何寫一篇關於鄉鎮企業發展的稿子,小何立即行動起來,廣泛查閱資料,下班時,所長對小何說:“下班休息吧!明天再幹吧!”小何心裏明白表現的機會來了,便回答所長說:“這篇文章需要很多數字材料,我今晚沒事,正好整理一下統計資料明天用。
”結果第三天就把初稿交給了所長,所長滿意地說:“完成得很及時。”小何便接過來說:
“加了幾個班,總算很快拿出來了。”所長點頭:“不錯,好好休息兩天吧,放你兩天假。
”
在本例中,小何僅僅通過完成一篇領導安排的稿子就令領導刮目相看,關鍵即在他專心投入到該項任務中,創造出很高的工作效率,大大出乎了領導的意料。而且,他還以恰當的方式向領導表現了自己在效率背後的種種艱辛,使領導無法不對這位努力的部下報以特殊的關注。
鐵嘴鋼牙——“金飯碗”
在公司的種種內外活動中,領導由於每天要處理大量的各類事務,因此難免會造成一些工作上的遺漏和疏忽,作為關心公司利益的員工,特別是領導的副手和秘書,都有必要、有責任適時地采取措施,彌補領導的這些遺漏和疏忽,使工作順利地開展下去。看一看下屬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幫助領導拾遺補缺而不致讓領導下不來台。
(1)詮釋領導講話的難點詮釋領導講話中不好懂的地方,使領導的意圖更完整,更明確。
發表講話是領導工作內容中的重要部分。為了協調好各方麵的關係,領導常常要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麵對不同的聽眾發表各式各樣的講話,這就致使領導有時忽略了對聽眾接受能力的具體分析,從而使講話聽起來艱澀難懂、不易接受。這時候,作為領導的部下,我們應當在適當的時刻站出來,幫助領導詮釋其講話中不太好懂的地方,使領導的意圖能夠得到更完整、更明確地表達。
1947年,胡宗南帶著25萬大軍進攻延安,麵對國民黨軍隊的強大攻勢,中央軍委主動放棄延安,集中優勢兵力,尋機殲滅敵人。毛澤東主席在向廣大將士講述這一戰略用了“退避三舍”一詞。由於當時部分將士的文化水平較低,不理解該詞的詞義,有些疑惑,作為中央軍委參謀長的葉劍英同誌立即站出來向大家解釋:“舍,在這裏是個量詞,古時行軍30裏稱為一舍。‘退避三舍’是個成語,出自《左傳》。相傳春秋時,晉國同楚國在城濮作戰,遵守以前的諾言,把軍隊撤退90裏。主席在這裏講‘退避三舍’,並不是說我們要撤退90裏,而是說我們要退出延安,采取遊擊戰術,在運動中消滅敵人。”葉劍英同誌的這番詮解,立即消除了一些將士的疑惑,從而幫助其完整、準確地理解了主席講述的戰略意圖。
在本例中,毛澤東在麵對文化水平較低的將士發表講話時使用了“退避三舍”這樣一個成語,致使將士們產生理解上的困難,這不能不說是他的一個疏漏。好在葉劍英及時站了出來,向大家詮釋了“退避三舍”的本義以及毛澤東使用此詞的用意,化解了難點,使將士們完整、確切地領會了領袖的意圖。
(2)強調領導的才幹當領導的過度謙虛產生負麵效應時,應適時強調領導的能力與才幹,幫助領導樹立威信。
領導在員工麵前顯示謙虛,對於表現自己平易近人的態度和作風確實有一定好處,但是一些領導(特別是傳統觀念比較濃厚的領導)習慣於在員工麵前過分地謙虛,這就反而容易給部下們留下怯弱無能、缺乏經驗的不良印象,不利於領導威信的樹立。此時,聰明的屬下應及時站起來展示領導的業績與才幹,同時提醒領導不要再過分自謙。員工們聽了有關領導業績與才幹的描述,自然會重新樹立對領導的信心,從而滿懷希望地為企業勤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