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找飯碗——因口才傳奇(4)(3 / 3)

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中有這樣一段情節,格陵蘭時裝公司開業時,老板王起明講話,他講了一通典型的中國式的客套話:“各位師傅,辛苦了!今天是我們公司開業的第一天,你們是行家,我是新手,請各位多多幫助。說實話,這活是緊了點,工作條件是差了點,這樣一個小房子要安這麼多機器……”聰明機智的阿春見他這開場白說得太脫離美國實際,既不能鼓舞士氣,又不能安定軍心,同時還授人以柄,說了不如不說。立即接過他的話頭,說了一段恩威並重、字字攻心的話:“剛才王老板說話太客氣啦,其實他哪是什麼新手呀!他的設計在紐約甚至巴黎都拿過大獎。”這幾句話令工人們看到了前途,鼓舞了士氣。

本例中的王起明忽略了美國員工的心理特征,仍一味地表現中國式老板的謙虛客套,結果反倒挫傷了員工們的士氣。阿春深知這其中的利害,及時接過話頭,向員工們展示了老板在專業領域內的驕人業績,重新樹立了老板的威信,使員工們看到了公司的前途,因而再次充滿了信心。

(3)化嚴肅為幽默當領導的言行可能會招致他人的誤解時,可采取適當的舉動將其言行朝幽默的方向引導,使尷尬緊張的氣氛重新輕鬆下來。

領導不論身居什麼樣的要職,也都是人不是神,他一樣會有普通人的喜怒好惡,也可能在個人喜怒好惡的支配下說出一些令人尷尬的話,做出一些可能招致誤解的舉動。此時,下屬應抓住人們對領導言行錯愕不解的心理,采取適當的舉動順水推舟,把領導有意無意說出的過於直白、犀利的話朝幽默的方向引導,使人們認為領導在開玩笑,從而放鬆了緊張的情緒。

1964年的冬天,在北京開了一個亞非文學交流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是亞非國家的一些著名作家。會議即將結束的那天下午,劉白羽從外辦得到毛主席要接見與會作家的消息。5點半,劉白羽趕到湖南廳,不久,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三個人一道出現,他意識到這是一次極其隆重的會見。哪裏知道,一坐下,毛主席就指了指中國代表團,向外國朋友說:

“你們知道他們是什麼人?是修正主義分子。”

這樣一來整個會場一下僵住了。毛主席的話音落地,周總理就大笑起來。他沒有說一句話,但這笑聲卻像是在解釋毛主席剛才說了一句幽默的言語,這幽默的言語使他忍不住在笑起來,於是整個會場上的人,連外國人帶中國人都笑起來,毛主席也跟著幽默地笑了起來。劍拔弩張的氣氛一下冰消雪化。

毛澤東稱中國作家是“修正主義分子”,這一“指控”雖有玩笑的因素,便也反映了毛澤東當時的某種政治好惡,再加上他是以嚴肅的口吻說出口的,因此令在場者都尷尬。此時,睿智的周恩來憑自己的開懷大笑一下子把這句嚴肅的話幽默化了,人們在笑聲中“明白”了主席原來隻不過是在開玩笑,因而很快放鬆了繃緊的心。毛澤東領會了周恩來的意圖,也趕快順水推舟,用幽默來彌補自己的缺漏。

(4)穩定情緒,委婉暗示當領導的怒氣不利工作的順利開展時,可先采取措施緩和其情緒,然後委婉地揭示領導應對某些問題采取審慎、理性的態度。

在處理各項事務時,麵對下屬工作的不力,領導有時會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對著下屬發起火來,這一方麵使他忽略了要處理的事務,導致工作延遲,另一方麵也不利於個人威信的建立與鞏固。作為領導的副手或秘書,此時應果斷采取措施,緩和領導的暴躁情緒,等其逐漸冷靜下來之後再委婉地提示他應某人某事采取審慎的態度,不要因一時的衝動而致使正常的工作無法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