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奮鬥之旅——成功不離“嘴”(4)(1 / 3)

這位傲慢觀眾的臉蛋,同杜羅夫能否拿雙薪,本是無絲毫內在的聯係,但幽默的杜羅夫卻巧妙地把它們牽扯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幽默感,對這位傲慢的觀眾進行了諷刺。

綜合上述,幽默思維總是使幽默家在協調的事物中找出不協調的因素來,敏銳地發現平常事物中的怪誕,並用十分自然的口吻說出來。

(6)幽默應變有位書法家給慈禧太後題扇,寫王之渙的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不料一時疏忽,少寫了一個“間”字,慈禧看後大怒,認為書法家欺她沒學識,便要問他死罪。

書法家急中生智,忙道:“太後息怒!我這是用王之渙的詩意填寫的詞啊!”當即念道:“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將一首漏了字的詩,變成了一首絕妙好詞。慈禧這才轉怒為喜。

在口語交談中,不管你多麼聰穎,才氣過人,也難免言語失當和出乎意料,使自己陷入難堪的境地。這時,就應當從容鎮定,運用機巧應變的方法,擺脫困境。

在交談中,有人或善意或惡意地向你發難,把你置於窘境,這時就需要應變。這種應變,難就難在既要回擊,又不能失禮,那麼幽默不失為一種最為巧妙的方法了。

有一次,一位大學副教授在演講時,把“中國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誤說成“一年比一年差”。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在座驚愕之際,副教授不動聲色;不緊不慢地接上一句:“難道真是這樣嗎?不,大量事實駁倒了這種謬論!”真是“化腐朽為神奇”,副教授的應變能力,在緊要關頭發揮了作用。

有時,會話對手故設“陷阱”,以謬論相刁難。隋朝時,有一善辯者。一次有人問他:“臘月時,家人被蛇所傷,怎樣醫治?”他應聲答道:“取五月五日南牆下雪塗之,即愈。”

那人反唇相譏:“五月哪裏有雪?”這位善辯者笑道:“臘月何處有蛇?”

由於提問者的話本身是荒謬的,對於荒謬的回答,自然就喪失了指責的權利,刁難別人就成了自我出醜。

應變,有時也可運用模糊語言。

北宋王安石的兒子王元澤年幼時,有一位客人知其不辨同籠的獐與鹿,卻故意問他:“哪一頭是獐,哪一頭是鹿?”

王元澤不慌不忙,沉著答道:“獐旁邊的那頭是鹿,鹿旁邊的那頭是獐。”王元澤年幼無知,卻機智地用模糊語言為自己解了圍,顯示了他的應變能力。

要想提高應變能力,必須學會控製自己的感情。如前蘇聯中央電視台女播音員列昂節耶娃有一次向觀眾介紹一種摔不破的玻璃杯,幾次準備試鏡都很順利,不巧,正式播出時竟摔得粉碎。如果她當時目瞪口呆,必然要出洋相。

列昂節耶娃鎮定地說:“看來發明這玻璃杯的人沒考慮我的力氣。”幽默的語言,一下子使自己擺脫了窘境。

要提高應變能力,往往可以就對方的話或身邊的事聯想開去。

《世說新語》曾記載過一個姓楊的9歲小孩,真是天才。一天他家來了個叫孔平君的客人,他端了楊梅招待。

孔平君指著楊梅打趣孩子說:“此是君家果。”沒料到孩子立即應聲答道:“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從對方的姓聯想開去,把孔雀稱做孔家禽,有力批駁了對方。

有時,有些困境,是因為一些意外的原因和情況造成的,也需及時應變。

有一回,一位新加坡老太太遊武夷山,不小心被樹枝扯破了裙子,老太太遊興大減,竟坐在地上不起來了。陪同的一位女導遊和顏悅色地說:“您看,這是武夷山對您有情,它請您不要匆匆離去,叫您多看幾眼呢!”在這種場合,說上多少勸慰的話,也頂不上這麼幾句妙語。

對於別人的失言而把你推入窘境,應如何應變?有次聚會,一個小孩見到一個生人長著很大的鼻子(酒糟鼻),馬上叫起來:“大紅鼻子!”引得眾人都向這裏看,小孩的父母對小孩的冒失很難堪。這時那位生人說:“就叫我大鼻子叔叔吧!”眾人一笑,解除了窘境。

戈爾巴喬夫揩夫人賴莎訪問美國時,在赴白宮出席裏根送別宴會途中,他突然在鬧市下車,和行人握手問好。

蘇聯保安人員急忙下車,圍上前去,喝令站在戈爾巴喬夫身邊的美國人趕快把手從口袋裏抽出來(怕衣袋裏有武器),行人一時不知所措。

這時,身後的賴莎十分機智,盡快打圓場,向周圍的美國人解釋說,保安人員的意思是要人們把手伸出來,跟她丈夫握手。頓時,氣氛變熱烈了,人們親切地同戈爾巴喬夫握手致意。這裏,賴莎機巧應變,妙打圓場,保住了蘇聯的麵子。

“顛倒黑白”——致勝法寶在某些場合,為了克敵致勝、輕鬆取敵,適當地采用“黑白顛倒”的方法來保全自己,未免不是一計上策。

(1)剛言辯論剛言辯論是一種麵對論敵正麵宣戰,以壓倒一切銳不可擋的無畏氣勢,用剛正的言詞懾服對手的一種辯論藝術。

剛言辯論,往往用於自己處於被動地位時,因此,精神氣勢很重要,氣勢好且與言語搭配運用得當,有時能以少勝多,以弱抗強。

1938年,葉劍英受中國共產黨的派遣,出任國民“西南遊擊幹部訓練班”副教育長。當時,國民黨方麵的真實意圖,不是想向共產黨討教,而是想通過辦訓練班,摸清共產黨戰略戰術的底細。葉劍英在辦訓練班的同時,當然要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這樣兩黨人士之間免不了要爆發激烈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