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奮鬥之旅——成功不離“嘴”(4)(3 / 3)

運用反語辯論,關鍵是要讓聽眾明白而不致產生誤解,這就要先創造一種特定的前提和“語境”:當人們聽到雄辯家用漂亮的反語大讚普魯士軍隊以“極其英勇的精神”消滅了房東的酒肉食品,填飽了“愛國”的肚子,隻差沒付膳宿費,否則一定名聲更響時,有誰不啞然失笑,油然而產生對這夥酒囊飯袋的鄙夷之情呢?

在辯論中,反語是表達批評和諷刺的一種最好的方式,但正話反說還是表達幽默情趣的一種絕妙的手段,它可以調整辯論氣氛,使辯論在生動活潑的語言環境中進行。

一位顧客在飯館吃飯。米飯中砂子很多,顧客把砂子吐出來放在桌子上,服務員見此情景很不安,抱歉地問:“盡是砂子嗎?”

顧客搖搖頭微笑地說:“不,也有米飯。”

這位顧客所要表達的本意是:“飯裏盡是砂子”,而當服務員表示歉意時,他回答的是:“不,也有米飯。”這句幽默、風趣的反語,使生活中的一件小小不快,在互相諒解間化解了。但,“不,也有米飯”的反語對飯館的飯菜質量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廣告宣傳等運用正話反說,進行廣泛的宣傳,也得到很好的效應,並成為不少企事業單位的推銷手段。

瑞士的一家鍾表店門庭冷落,生意不太景氣。一天,店主貼出一張廣告:本店有一批手表,走時不太準確,二十四小時慢二十四秒,望君看準擇表。廣告貼出後,該店門庭若市,生意興隆,不多時就銷完了積壓的手表。

反語辯論是故意用相反的話語表達本意的方法。辯論時恰當使用正話反說,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嘲諷辯論嘲諷辯論,就是運用辛辣尖刻、諷刺譏笑的語句來奚落、挖苦、嘲弄論敵,以收到刺痛、暴露、鞭撻論敵目的的特殊效果。

恩格斯認為,當敵人的造謠誣蔑手段無所不用且越來越卑鄙無恥的時候,單純使用一些厲害的字眼來回敬他們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效力也會逐漸減弱,因此,“最好是采用其他辦法,不要用厲害的字眼而能又保證有力量和富有表達力。這種辦法是有的,即主要是利用諷刺、譏笑、挖苦,這要比最粗暴的憤怒語言更能刺痛敵人。”

他還認為:“對小小的刺激,根本用不著管它。這是鬥爭的第一條規則。”恩格斯讚賞“嘲諷法”的巨大威力,並把勇於使用它作為鬥爭的第一條規則,可見嘲諷辯論對於雄辯家之重要。

采用反語的形式,即說表麵意思和實際意思相反的話:本來要貶低對方,反轉而向對方讚美,但這表麵的讚美之中,卻又表現對論敵更強烈的諷刺,借此捉弄對方。

這種反語也是嘲諷辯論形式之一。

田駢是齊國的辯士,他標榜自己不喜歡做官,以此自命清高。其實他有大批仆人,那勢頭與做大官的並無兩樣。

一天,忽然一個齊國人求見。這個齊國人先對田駢讚揚一番,表示對他不肯入朝的骨氣極為欽佩。田駢被說得喜不自禁,問道:“你是從哪裏聽說我不做官的主張的?”

“聽我隔壁的女人說的。”

“她也知道我?”

“不但知道,而且還說你是她的楷模呢!”

“她是什麼人?”田駢感興趣地問。

“她是個潔身自好的人,早就發誓永遠不嫁人。可是今年30歲;卻生過7個兒子。她雖沒出嫁,可比出嫁的人還會生兒子。如今先生您也常說最討厭做官,可實際上是食祿千鍾,侍從成百,這氣派卻比那做官的氣派還大呢!”

田駢羞得滿麵通紅,拂袖而去。

在某些場合中,仿擬對方的句式說話,也可以取得以毒攻毒的嘲諷效果。如:

女郎:“車夫,請送我到火車站!”

出租車司機:“你怎麼叫我車夫?”

女郎:“那些趕馬的叫馬夫,你是開車的不叫車夫叫什麼?”

司機:“照你這麼說,如果我是記賬的或打仗的,你不就叫我‘丈’夫了嗎?”

女郎一時語塞。

嘲諷辯論提高了辯者語言的戰鬥力,是反擊論敵的有力武器,但必須注意場合和對象,切不可濫用。

“攻城掠地”——成敗有因“一言定成敗,一言定興衰,”有時候,成功和失敗,興旺和衰落,往往在一言之間,成功有方法,失敗有原因,而最重要的是語言表達這一致勝的武器。

(1)運用一語雙關技法辯論中,運用語言文字上的同音或同義關係,使字詞或句式同時涉及兩件事,表麵上言此,實際上說彼,這是使用頻率很高的雙關法。雙關能使表達生動活潑,委婉含蓄,耐人咀嚼,餘味無窮。

西莫多·馮卡門是現代著名的航空大師,在他八旬高齡時,美國政府授予他美國第一枚“國家科學勳章”。

當授勳儀式結束後馮卡門走下台階時,他因患嚴重的關節炎,顯得步履艱難,美國總統急忙上去攙扶他。馮卡門在向他示意感激之後,輕輕地推開總統的手,說:“總統先生,下坡而行者,毋需攙扶,惟獨舉足攀登者,方求一臂之力。”

馮卡門在這裏借用語境,巧設雙關,表麵上是說下坡、上坡之事,實則暗指希望總統平時多多關注在困難的條件下仍向科學高峰辛勤攀登的科研工作者,含意深刻,表達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