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1 / 1)

從這一刻起,我成了供暖所的名人了。全所十幾個鍋爐房,上下千八百號人,無人不知道我的名字。十年後,我的知青朋友李洪海到鍋爐房找我,還有人告訴他,我是最能刨煤的。一連幾天,各個鍋爐房都來到我的作業現場,召開經驗交流會,取經來了。

更為看重我的是鍋爐房帶班的那個楊師傅。他像對自己有出息的孩子一樣,不僅熱情地幫助我熟悉鍋爐房的工作環境,還常常把他飯盒裏的好嚼貨給我夾來。

我也投桃報李,白班隻要有閑工夫,就背著工具袋,跟著他屁股後轉,給他打下手。就這樣,我也學會了檢查鍋爐、測試水表、修理水泵、扳閘接線的活計了。因為我知道靠蠻力幹活,隻能影響一時,而不能維持久遠。隻有學到了技術,有了工作能力,才是吃飯的本錢。楊師傅看我勤奮好學,進取心強,越加地喜歡我。

有一天,楊師傅鄭重其事地告訴我,他要到上海去看病,大約需要三個月時間。他決定這段時間,讓我替他帶班,而且征得了所裏的同意。

楊師傅的決定,驚得我一時說不出話來,長出一口氣,連說:“不行,不行!讓我帶鍋爐房的班,誰能聽我的嗬?”自己心想:這鍋爐房百八十號人,國營的有,大級工的有,入廠時間長的老師傅還有,怎麼也排不上我這大集體呀,更何況我還是個剛剛進廠的力工。

楊師傅瞅我笑了,耐心地說:“怎麼不行?林彪27歲當軍長,不服的多了。出息是幹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我看準了,你小子是塊料,老楊頭信得過你,組織也會支持你!”

聽了楊師傅的話,我還能說什麼呢?我怎能辜負老人家的期望呢,再說自己何嚐不想有出頭露日那天啊!於是我答應老人家,試試幹吧。

事是應允了下來,本身也是一件好事,可是我卻怎麼也樂不起來。入場僅有三個月的我,看到了鍋爐房人員的構成,是相當的複雜,百八十人竟能分出十多夥來,一個還未學會浮水,不會用槳的我,能劃動這條負重的大船嗎?更不知道眼前的水有多深,路有多險。我的切身感受是,自己一下子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了。

果然,楊師傅開會宣布我替他帶班的決定,像一顆重磅*,讓鍋爐房炸開了鍋。一個五十多歲的司爐師傅,推門就走,在會場門外罵道:“真他媽沒人啦,才來幾天的知青,就使喚起老子來啦!”

會場亂了起來,幾個人配合著喊道:“不就是能刨點煤嗎,這五個大鍋爐是刨出來的呀?”

“明天鍋爐都讓力工燒吧,倒鬧個清閑。”

“這不是驢打江山,馬坐殿嗎!”

此時的我,真的蒙圈了。楊師傅沒蒙,他急了:“吵吵什麼?起什麼哄?不願意幹,都回家抱孩子去!這是組織決定!”說完,他領我走出了會場的大倉房,認真地對我說:“別怕,天塌不下來。挺起腰杆,我二十多歲就領著百八十人號幹活了。行不行,隻能你自己證明給大家看。”

楊師傅的眼光對我還是那樣充滿著信任。常話說,舍命陪君子,為朋友兩肋插刀,就為這我也要為楊師傅爭口氣嗬。

我緊緊地握住楊師傅的手動情地說:“放心吧,楊師傅。我一定會做好工作,把鍋爐房原原本本地交給你!”

“不不不,”楊師傅連連擺手說:“我要看到是一個新的鍋爐房。”老人家說著、笑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