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1 / 1)

局裏和站裏的領導在我身上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對我的工作又提出了新的目標。

記者站徐敬東主任和我正麵談了話。他個子不高,四十多歲,是工於心計的那種人。他笑吟吟地對我說:“小唐,你沒讓廣播局失望,雖說你是個新兵,可你在一年的時間裏就成為局和站裏的主將。我們今年由東老六變成了東老大,打了個翻身仗,局和站裏要給你記頭功。”他轉而又關切地向我問道:“家裏和工作上有什麼困難沒有?”

我怎能剛剛工作一年,就向領導說家裏和工作上的困難呢,為了避免向組織講條件之嫌,爽快地回答道:“請領導放心,我的眼前隻有工作,沒有困難!”

徐主任會心地笑了,話題這才言歸正傳,認真地跟我說:“為了進一步加強區委、區政府對東陵記者站的重視,今年采寫的新聞報道,不再隻限於廣播,還要見之於報端,《遼寧日報》、《沈陽日報》,都要看到東陵記者站的新聞報道。”

徐主任還具體指明了區委大院宣傳部的報社通訊組是記者站采集新聞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新聞的時效性,要求我們每一步新聞采編的工作,必須要搶在他們的前麵。今年下一個翻身仗,就是要讓兩個大院的領導和機關幹部看到廣播局記者站強於宣傳部的通訊組!我領會了領導的意圖,認真地點了點頭。

時隔不久,春節放假上班的第一天,徐主任推開編輯部的門,見到我們幾個記者都在屋裏,表情頗為詭秘地說:“宣傳部的胡有峰在白塔鎮大張爾村過的年,初五回來的,沒有抓到新聞。我們記者站誰敢也上大張爾村趟它一水,給我抓條魚回來?”

幾個記者連同兩個編輯,你瞅瞅我,我看看你,沒有吱聲的。

胡有峰那是何許人也,當時是兩個大院多年公認的第一把大筆杆子,資曆最老的沈陽日報通訊員,這無疑是個最具挑戰性的任務。

徐主任說話的時候,目光始終瞟著我,讓我想起不久前他跟我的一次談話。我知道自己是躲不過去的,於是我請纓似的答道:“我試試看吧。”

徐主任看著我,笑了說道:“後麵這個‘吧’字顯得沒勁啦,唐明達我老徐相信你,記者站相信你!你一定能在文字報道上打個頭炮,來個開門紅!讓兩個大院在報紙上看到廣播局記者站的文章!”徐主任話音一落,全屋的人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

我當天就提包上了“前線”,奔赴大張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