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1 / 1)

樹欲靜而風不止。本想安安穩穩地紮進業務裏,繼續我平靜的記者生活。可是局裏又發生了新的情況,激起了我生活的漣漪。

區政府指令讓記者站安排一名女大學生,且大有來頭。我考入記者站的時候,隻是編輯和記者開會,歡迎一下而已。這次不同,召開的是全局規模的歡迎大會,各部門員工一律到場,不得缺席。

我著實不想參加這個媚上邀寵的會,再說自己正在趕寫一篇剛采來的新聞稿件,便躲在編輯部裏沒有參加。

徐主任進了屋,急切地讓我把手頭的東西放下,說是區組織部長都要過來參加歡迎會。好奇心使我放下了筆,跟著徐主任來到演播大廳。

廳內已是座無虛席,我在一個角落裏站在了一邊。演播廳的正麵,坐著一個身材苗條、文質彬彬的姑娘。挨著她的是組織部長劉和(就是以後的副市長、市公安局長),兩人正襟危坐,目不旁視。

我走進屋倒是引起了這位女大學生的注意,用顧盼流離的眼神掃了我好幾次,我裝作不在意的樣子,環顧左右。

歡迎會開始了,首先,這位姑娘報了自己的姓名叫蘇曉凡,自謙是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學生,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工作中多多關照。接著就是會場人們爭先恐後的發言,說著歡迎的溢美之詞,最後是組織部長和局長的表態。

直到會議結束,我沒說一句話。其實我很煩這種逢場作戲、阿諛奉承之類的事。一連幾天,我對這位來頭不小的才女隻是敬而遠之。我大部時間都是在外麵采訪發稿,自然是井水犯不上河水。

一天,局長把我叫到辦公室,認真地對我說:“組織上決定派給你一個任務,一定像對自己的新聞稿件一樣地認真負責。”

組織決定沒得說,我隻有點頭的份兒。聽完局長的話,原來是讓我帶一段新來的這位女大學生蘇曉凡。當時自己的感覺就是無端地添了個累贅,組織安排沒有辦法。

恰好第二天有一個新聞采訪,我和蘇曉凡約定在市政府坐郊車,到英達鄉去采訪。

早晨八點十分有趟開往英達鄉的車,七點半我就來到了市府廣場,大步流星地來到了售票口。蘇曉凡走到了我的近前,遞給我已經買好了的車票,她比我來得還早。再看她凍得哆哆嗦嗦,漂亮的連衣裙雖然瞅著靚麗,入秋的清晨還是顯得單薄。上車後才感到我們的出行不像是去工作,倒像一對出遊的情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