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1 / 1)

秋天的景致真好,車窗外不斷掠過的紅色的、綠色的、黃色的,不同樹種的樹葉,編織的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秋天的圖畫,煞是好看!

可坐在我身邊的蘇曉凡卻沒有留意這些,她不時用眼睛瞟著我,臉上掛著得意的笑容,看出她今天和我出行的愉悅。

“唐老師,開歡迎會那天你一進屋就讓我眼前一亮。”她乖乖地看著我,討好似的說道。

“噢,那天我穿著白汗衫嘛。”我賠著笑,搭訕地回道。

“不,不,是你的體態,還有你的神態,尤其是你那藐視一切,不,不對,是目空一切的眼神,真男人!”她眼睛放著光彩,又神秘地對我說:“局長對我說一定找最好的記者帶我,當時我想這個最好的記者,要是唐老師你該多好啊!沒想到天遂人願,真的就是你!”說話間,她清秀的臉蛋泛著紅暈,笑成了一朵花。

“我那眼神不是藐視一切,更不像你所說的目空一切,我的眼睛是不願看那些閑事和瑣事。”我淡淡地一笑,解釋著自己的心態。

“唐老師,我不會給你添麻煩的。真有瑣事,我還可以幫你的。”她的表述和語氣,近乎是在討好我,或者說是哄我。

此時看著身邊的青春女孩兒,我的心情已不再煩躁,尤其是她今天的主動熱情、順從和謙卑,沒有了開歡迎會那天的清高和矜持,倒對她開始產生了好感。

隻是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就到了英達鄉東溝村,老村長熱情接待了我們。聽說我們是采訪旱田藥劑除草免中耕試驗田的,披上衣服就領著我們來到了村裏的玉米試驗田。

真是神了!村民胡德金的玉米地采用阿特拉津膠懸劑藥劑除草的方法,不僅免去了夏季除草的三鏟三趟,而且長出的玉米莖粗葉肥,穗多粒飽。相鄰的村民徐貴生地裏的玉米,用的是原始種植三鏟三趟的老法子,則是雜草沒腳,玉米顆粒卻遠不如前者。

老村長喜出望外地告訴我們,全村搞了六百畝旱田藥劑除草的科學實驗田,不僅增加了百分之十的產量,還使七十多戶一百多個壯勞力騰出了手,到輝山園林管理處伐木搞副業去啦。

知青下鄉那會兒,我用鋤頭鏟過地,玉米地裏密不透風,每鏟一鋤頭,汗珠都會落地八瓣。眼前農民擺脫了鏟地的辛勞,手裏幾千年來的鋤頭該沒了用場。

新聞的靈感使我知道今天又撈著了一條大魚!

午間吃飯老村長高興,我也興奮,不喝酒的我和人家連幹了三杯。更要命的是金鄉長聽說記者站的唐明達來了,也趕到了飯店。

老朋友相見分外高興,直喝得我拿不住酒杯。蘇曉凡怕我喝得太多了,不得不端起我的酒杯替我圓場,她擋著我和人家喝了許多杯……

時過晌午,眼見記者和鄉長都喝到了量,村長這才收了場。酒桌上蘇曉凡的出手相助,讓我的酒沒有喝得太多。在回家的路上又一個有分量的新聞稿件,已在我的腦子裏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