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
最近搬家,在整理東西的時候,找出許多把雨傘來。這些雨傘,有的用過一次;有的是出差遇到下雨買的;有的是外出突然遇雨,隻得臨時買來用一下。時間長了越攢越多,竟然有十幾把了,實際造成很大的浪費。這不由使我想到日本城市中的傘來。
在我國,“晴帶雨傘,飽帶幹糧”是曆史古訓。人們外出時大晴天也得帶把雨傘,為了防止下雨。可是帶雨傘往往很麻煩,如果不下雨,帶傘等於徒勞無益了。在日本,卻是另外一種情景:日本四周是海,受海洋氣候影響,當地下雨比較多。可是,一般人家裏大多不準備雨傘,人們上班或者外出也不用隨身攜帶雨傘。例如您今天去商場或者賓館,回家時不巧下雨了,您可以用商場或者賓館專門為顧客準備的雨傘離開商場或者賓館回家。回到家,把雨傘收好。第二天上班或者外出,無論路過哪個商場或者賓館,都可以把雨傘放到商場或者賓館放雨傘的地方,不用必須還給您取雨傘的那家商場或者賓館。或者您當天到別的商場或者賓館後,雨已經停了,您可以隨時把雨傘放到後來到的這個商場或者賓館裏,就可以回家了。
這樣,雨傘實際上已經成為流通於日本商場(賓館)與商場(賓館)之間、商場(賓館)與市民家庭之間的公共用品了,真正實現了共傘主義。這裏除了日本商家競爭激烈、為了互相爭奪顧客的原因,公民的道德意識是維持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記得20世紀90年代初,北京有一家商場也為顧客準備了雨傘,這本來是件好事,如果長期推行下去,會節約很多社會資源。可是,有些顧客用完雨傘後卻不歸還,有記者甚至親眼看到,一對夫妻每人拿了一把傘上了自己的汽車絕塵而去。結果不到半年,雨傘收不回來,也就實行不下去了。
同時,日本人也是比較細心的。例如,下雨時打雨傘,上到公共汽車上或者進入商場時,傘上的雨水會流到車裏或者流到商場的地板上,會很濕、很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特製了塑料雨傘套,下雨時,司機或者商場的員工就會主動把傘套掛出來,顧客上車或者進商場後,自覺地將淋雨的傘用傘套套好,然後進到車中或者商場。這樣,外麵雖然下雨了,但是,汽車和商場裏還是十分幹燥、幹淨和衛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