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貶低自己能力為借口
當別人找你幫忙時,你可以用“我很想幫你,可是我自己也沒有那個能力”的態度來婉轉拒絕。舉例來說,如果有人希望你去幫助他做需大量文字寫作的事情,而寫作又不是你的強項,你就應拒絕他。如果他說隻有一點文字寫作時,你完全可以理解為幾乎全是文字寫作,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幹脆地回答:“這件事我勝任不了。”
3將“麻煩”轉移他人
這招是接著“貶低自己能力”的用法之後,以“我辦不到,你去拜托某某比較好”的說法,來將矛頭指向他人的做法。
“我不會修理電腦,不過小劉在這方麵很熟,你去拜托他看看怎麼樣?”
“我對計算工作最頭大了,小王好像是學會計的,她應該做得來!”
像這樣搬出一位在這方麵能力比自己強的人,然後要對方去拜托他就行了。
這個辦法有一個問題就是,可能會招致那個被你“轉嫁”的人怨恨。想拜托人的人一定會說:“是某某說請你幫忙比較好!”這麼一來,被“轉嫁”的那個人心裏一定會想:“可惡的家夥,竟然把討厭的事推給我!”
尤其當需要幫忙的工作內容,是人人都不想做的事情的時候,這種惹來怨恨的可能性就愈大。所以,最好在多數人都知道“某某事情是某某最擅長的”,這樣的場合才用此招。
掌握“各類語言”,你就是萬能交際高手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言辭表達的內容和方式要因人而異,符合對方的脾氣性格,才有可能產生“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效果。我們在與別人交流時,也要注意因人而異,講究“求神看佛,說話看人”。
我國有句很樸素的民諺,叫做“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根據對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否則,就容易製造對立,產生麻煩。有的人卻把這種靈活性看成是見風使舵、兩麵三刀、曲意奉承,所以,這類人說話不看對象,心裏想什麼就直接說出來。結果,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不知不覺中就得罪了許多人,給自己製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想要擺脫這種尷尬的局麵,就要掌握與不同對象說話的技巧。
1與年長者交談,態度要謙虛
長輩教育後輩時常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這有一定的道理,老年人雖然接受的新知識較後輩少,但其經驗要豐富得多。因此,在與長者談話時,要保持謙虛的態度。
老人一般不喜歡別人說自己年高,他們喜歡顯得比自己的真實年齡更年輕。這並非說他們企圖隱瞞自己的年齡,事實上,他們或許是因為自己生活得很健康而感到驕傲。
所以,與老年人談話時,不要直接提起他們的年紀,而隻提起他們所幹過的事情,這樣更能溫暖老年人的心,而使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令人喜歡的人。
老年人較之常人更易情緒激動,在他們的一生中,他們曾做過許多值得驕傲的事情,而他們非常喜歡談論這些事情。他們常喜歡人家來請教他們和聽他們的勸告,喜歡人們尊敬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