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兆和
家鄉,永遠是個親切而溫馨的字眼;中國,永遠是我的夢中情人。有國才有家,國強家才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曆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追求與夢想。
久居荒漠的人渴望甘泉,遠離故土的人企盼家園。每當我從海外歸來,飛機在首都機場降落的那一刻,心中都有種難以名狀的激動和喜悅。確如遊子歸鄉,投入母親的懷抱。一到國外,“戀母情結”便油然而生。
“我一到國外,愛國熱情就愈發高漲了。”這是吳儀副總理20多年前訪美,給我駐美國使館工作人員做報告時的一句肺腑之言。這話至今還縈繞在我耳邊。
其實,何止吳副總理一人有這種感覺。有多少留學生和援外人員來到我駐外使領館門前,看到國旗和國徽的那一刻能不心潮澎湃、熱淚盈眶?在他們心中,這就是“國”,這也是“家”。
我已經連續多年未在家過年了,往往在元月初開過參讚會後便急忙返回使(領)館,因為要在駐在國舉辦“歡樂春節”活動,有許多事情有待落實。
回家不久即離家,
會議結束就出發。
回首夕陽斜照處,
餘暉氤氳映晚霞。
這是前年回國開參讚會議後即將離開祖國時留下的詩句,反映出當時的心境。家鄉那脈脈的斜陽、微微的餘暉,令人眷戀、令人陶醉……
其實,“家”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家,可以具體到一所房舍,亦可抽象大至整個天下。隻要心懷祖國,不忘故土,我們就可以在世界各地拓展“新家”再造“新家”。
*這些年來在海外舉辦“歡樂春節”活動,就是讓我們把家鄉的文化帶到國外,與駐在國共享,與當地人同樂。那奇妙的木偶戲,使我聯想起揚州人過年的情景;那歡快的踩高蹺,使我聯想到兒時過年的場麵;那一串串冰糖葫蘆,使我仿佛看到北京的夜市和廟會;還有寫春聯、捏泥人、舞龍舞獅……這何嚐不是家鄉的風物與風情啊?!
家是文化的具象體現;文化是家的抽象符號。我們就是通過舉辦“歡樂春節”來實現“家”的拓展,完成中華文化的傳播,使外國人了解家鄉、了解中國。
家鄉永遠是我最迷戀的地方,中國永遠是我的夢中情人。這,就是我的“家鄉裏的中國”。
(原載2013年1月31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