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咖啡館——講述了幾個世紀的故事(2 / 2)

美蘭奇咖啡。

位於市中心的中央咖啡館(cafe central),是維也納最著名的咖啡館之一,門口的桌子旁現在還“坐”著奧地利詩人彼得· 艾騰伯格(peter altenburg)的塑像,以紀念他在世時每天在這裏寫作、會友、吃飯、休息的時光。你可能不了解他,但你一定聽過他的名言:“如果我不在家,就是在咖啡館;如果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往咖啡館的路上。”

時至今日,維也納咖啡館已曆經300多個春夏秋冬。在這個麵積414平方公裏、人口170萬的城市裏,坐落著超過2000家以咖啡為主要經營項目的餐飲企業。其中,傳統的咖啡館幾乎都保留著最初的裝潢設計,供人們盡情懷舊和瞻仰,或對曆史做出一番新的解讀,或沉迷在帝都往昔的輝煌榮耀之中。

不容錯過的美味

發展至今,維也納咖啡館供應的咖啡有近50種,不同的名稱對應了咖啡、鮮奶、巧克力等主料的比例各異,有些還會添加奶油、奶泡、酒類等輔料,製作步驟和工藝也各不相同,由此產生了各種味道和口感。咖啡通常要搭配精美甜食,這無異於一場味蕾和視覺的盛宴,也是維也納咖啡館的一大特色。

盡管菜單上的咖啡種類之豐富,足以讓人眼花繚亂、難以取舍,但卻沒有一種名為“維也納咖啡”的飲品,這是因為維也納最有代表性的咖啡其實叫做“美蘭奇”(melange)——這個名詞在法語裏是“混合物”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用等量的牛奶和咖啡調配而成。

此外,維也納咖啡館發展史上還有另一個裏程碑事件:1808年,拿破侖對英格蘭進行貿易封鎖,影響波及到奧地利,造成咖啡豆價格暴漲。維也納咖啡館為了維係經營,不得不嚐試開發替代品。隨著店鋪中開始出售熱菜和含有酒精的飲料,“咖啡餐廳”(kaffee-restaurant)這個概念就應運而生了。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2011年10月份起,“維也納咖啡館文化”作為“傳統的社會性實踐”項目,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謂實至名歸。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獻裏,有一段兼具客觀和感性的描述:

……維也納咖啡館文化的傳統可以追溯到17世紀末期,它被時代打上了獨特的烙印。典型的維也納咖啡館要有用於放置咖啡的大理石桌麵、托內(thonet)牌座椅、隔開的包廂和擺放報紙的台子,內部裝飾的細節要充滿曆史感……可以說,咖啡館是這樣一個地方——在這裏,人們前來消磨時光或感受氛圍,但隻有享用咖啡需要付費。

結語

我想,維也納咖啡館應該是驕傲的,因為它是這座城市的一張特別的文化名片。

但維也納咖啡館又是平易近人的,充滿了溫暖和歸屬感,它服務於所有客人,無論你富貴或貧賤,也不在乎你在此小憩還是促膝長談,亦不介意你點了一份大餐或隻是一杯薄酒而已。

咖啡館裏的甜點櫃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