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的別樣城市風景線——有軌電車的今與昔(2 / 2)

市政府於2009年專門為旅遊者設立了“環路觀光有軌電車”。沿著當年奧匈帝國的皇城圍牆,展開25分鍾的內城環行之旅,途經數座著名建築物,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霍夫堡皇宮、議會大廈、市政廳、城堡皇家話劇院、維也納大學等等,它們無一不記載和見證了帝王之都往昔的強盛與富裕、藝術之都當今的風采與魅力。觀光電車配有德、英、法、西、意、俄、日等七種語言的導遊講解,乘客可在13個車站隨時上下車,自行遊覽或是繼續坐車前進。

大多數人或許不了解,世界上最大的“有軌電車博物館”正坐落在維也納,其中彙集了眾多珍貴的文獻和文物資料。館址位於維也納三區的路德維希? 科斯勒廣場,館舍是一座在1901至1990年間運營的有軌電車總站車庫,占地麵積達到7700平方米,站台總長度為1810米。博物館在每年5月至10月的周末和節假日麵向公眾開放。

維也納有軌電車博物館。

博物館收藏有100多輛退役的原裝軌道車輛:從1868年的堪稱“鎮館之寶”的有軌馬車,到1885/86年的蒸汽機車,再到1901至1969年的電氣機車,直至今日的現代化有軌電車,幾乎涵蓋了城市公共交通自19世紀末興起、曆經發展變革至今的所有階段、全部車型以及每條經典線路。除作為交通工具之用的車輛外,館內還不乏各種專業性軌道車輛,如除雪車、工程鏟車和救護車等。可以說,這裏濃縮了維也納軌道交通的整部曆史,還原了不同時期的城市麵貌。

每年9月初,維也納公交公司都會舉辦“有軌電車日”活動,除了對公眾免費開放博物館的展覽,還設置多個互動項目,供參與者進行觀摩和體驗。那些平日隻安靜地躺在博物館裏的老式有軌電車,隻有在這一天重新敲響“叮叮鐺鐺”的鈴聲,每隔幾分鍾從不同的車站出發,緩慢行駛在曾經徜徉過的鐵軌上。市民們搭乘上這飽含曆史感的老電車,感受著大街小巷今朝的風情與昔日的滄桑。木質的車廂中張貼著褪色的老海報,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逝去的時光。

在斯特凡廣場、西火車站、卡爾廣場、普拉特廣場等幾個主要交通中轉站,有軌電車的“粉絲”們甚至可以直接購買一部車帶回家——一列按照1:87的比例還原製作的有軌電車模型,從經典的老車型到新式的“銀色箭頭”不一而足。部分款式還安裝有小電動機,如若配以模型軌道、站牌、座椅、幾株鬱鬱蔥蔥的樹木甚至幾個候車的乘客,那你就擁有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有軌電車線路。

時至今日,隨著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的演化與推進,有軌電車已經在歐洲很多城市的街道上消失。它或成為記憶,留存於人們的心中,使人每每想起便唏噓不已;或是作為展品,永久沉睡在博物館裏,僅供後來人瞻仰與憑吊。但在浪漫溫情的維也納,有軌電車仍生生不息地奔馳在屬於自己的舞台上,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每一部車子都講述著光陰的故事,每一條軌道都連結著這裏與那裏、曾經與未來,每一個車站都目睹了你和我的走走停停、來來往往。

這一切共同構成了維也納別樣的城市風景線。

最早的馬拉軌道車。

新型有軌電車。

除雪車。

“有軌電車日”活動盛況。

維也納有軌電車線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