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我與鄭毛燕美和張培軍組成了演出經理團隊,全麵啟動了2007春節音樂會的演出準備工作。國內“東方快車”項目負責人許蓉也給予音樂會大力支持,組織安排著名指揮家李心草和古琴演奏藝術家黃梅參加音樂會的演出;另外,亞太文化交流中心負責邀請馬梅、金永哲、劉珊等歌唱家參加音樂會演出。
應該說,準備這樣的演出還是有很大商業風險的。根據初步估算,這樣的一場演出總的成本在5~6萬新西蘭元(約合35萬人民幣)。2006年10月,我們與奧克蘭愛樂樂團進行了艱苦談判,最後簽訂了由國內演出團隊與愛樂樂團合作演出的合同。
簽訂合同之後,拉讚助就成為了我們當時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中遠新西蘭有限公司和中國五礦新西蘭有限公司做為中資公司在當地的佼佼者,多年來一直熱心支持中新文化交流,此次又最早響應,積極支持此次春節音樂會,並為音樂會的籌備提供了最初的啟動資金。新西蘭知名的亞信金融、格瑞芬集團有限公司、楊氏基金、運通旅遊有限公司和當地最大的娛樂集團天空城集團也看中音樂會的良好創意,參與提供了重要讚助和支持,一同成為此次音樂會的主讚助商和協辦單位。此外音樂會還得到了奧克蘭眾多商家和媒體的各種形式的支持與讚助。知名商家企業和媒體的支持讚助為此次音樂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外,奧克蘭市政府、新西蘭亞洲基金會也以不同方式參與此次音樂會,為音樂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重要支持。
作為一場商業演出,完成票房任務才是真正的成功。從確定舉辦演出到演出的正式舉辦實際隻有不到5個月的時間,因此我們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好在有與市政府、愛樂樂團和音樂廳的密切合作,這些主流機構的院線票務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我本人與鄭毛燕美女士和張培軍先生也通過各自的關係和人脈進行聯係,有時甚至親自送票到家門,這個過程也是非常艱苦的。而我們所有辛苦努力換來的是演出的最後成功。
2007年2月18日,中國農曆大年初一晚,奧克蘭久負盛名的市政音樂廳彩紅燈籠高高懸掛,在富有濃鬱中國春節喜慶氣氛的節慶裝飾下,一場以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為主題的奧克蘭2007首屆春節音樂會在這裏拉開序幕。
新西蘭政府總理兼藝術*部長海倫·克拉克向此次音樂會發來賀信感謝中國藝術家的到來並表示,此次演出將會對新西蘭多元文化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奧克蘭市市長迪克·哈勃在賀信中也為能夠參與並支持這一盛事感到榮幸,並表示這台演出將會是一場精彩絕倫的音樂慶典。
音樂會演出當晚,新西蘭民族事務部長克裏斯卡特、新西蘭藝術*副部長朱迪斯蒂薩德、奧克蘭市副市長布魯斯哈克博士、中國駐奧克蘭總領館馬崇仁總領事、著名僑領黃瑋璋以及奧克蘭各界1000多人觀看了演出。
來自中國音樂學院的青年古琴表演藝術家黃梅以一曲《流水》拉開了音樂會序幕,來自中國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馬梅、男高音歌唱家金永哲、女中音歌唱家劉珊在上半場先後表演了新疆民歌《曲蔓地》、巴赫的《聖母頌》《重歸蘇蓮托》以及《那就是我》等中外名曲。來自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李心草指揮奧克蘭愛樂樂團先後演奏了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瑤族舞曲》和李煥之的《春節序曲》等中外名曲,李心草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指揮技藝為大家帶來了春節歡快祥和的氣氛。而馬梅、金永哲和劉珊三人最後表演的毛利情歌《普卡瑞卡拉》和《我愛你中國》更是把整場演出推向*。
現場的觀眾用他們經久不息的掌聲、歡呼聲表達他們對中國音樂家的熱愛和敬佩。演出結束後,大家都久久不願離去。整場演出超出了預期的效果,特別是超過半數的票房收入,使得這場音樂會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圓滿成功。
2007年奧克蘭春節音樂會是澳新地區首次以中國春節命名並以中國新年為主題的音樂會,這場中西合璧的歌劇交響樂演出,不僅活躍了奧克蘭地區的春節活動,還通過音樂會這種東西方樂於接受的藝術形式,讓更多的新西蘭主流社會民眾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最大的傳統節日春節。
奧克蘭春節音樂會的成功舉辦是“東方快車”項目在奧克蘭的又一次精彩亮相,也是國內外聯手打造我春節品牌,並使之進入奧克蘭走向主流的一次成功嚐試。這次音樂會是我在奧克蘭三年工作中最精彩、最難忘的經曆,同時也為我今後的工作提供了信心和動力。
2007奧克蘭春節音樂會,(前排從左往右)黃梅、劉珊、李心草、金永哲、馬梅等在演出結束後向熱情的觀眾致謝。(攝影:謝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