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學生上網玩遊戲、聊天已成為普遍現象。虛擬網絡帶給他們的冒險、刺激和成就感,使之對上網極易成癮。虛擬環境中的“我”與現實格格不入,稍遇挫折情緒上就會躁狂,與人交往溝通易發生障礙,這種精神狀態往往導致躁狂、人格障礙和人格分裂等。
成癮狀態下的青少年學生對電腦網絡產生強烈的過度依賴,一旦上網的欲望受到家人、教師的阻攔,願望遇到挫折,就會煩躁不安,摔打東西,甚至與父母或老師發生衝突,出現攻擊行為;有的還會逃學、夜不歸家或離家出走。網絡成癮狀態會引發種種極端事件,誘發心理危機。
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上網成為極其平常的事情,網絡與青少年的距離越來越近了。據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呈幾何級數增長的網民中有2/3是青少年。提起網絡,很多家長和學校都深惡痛絕。其實,網絡並不可怕,上網成癮也不可怕,相反,網絡是高科技的產物,善用之則既可完善自身,又可造福社會,關鍵是青少年要有一顆理智而成熟的心,做到健康上網,拒絕沉迷。
眾所周知,網絡是虛擬世界,但它也脫離不開現實社會,我們不能把它從生活中踢出去。網絡中不僅有垃圾,也有寶藏;有精華,也有糟粕。就像生活中人們打的針,吃的藥不也都含有毒成分嗎?對於青少年的上網問題,不能因噎廢食。
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合理分配時間、善用網絡資源。在網絡上雖然有用之不完的資源,但也要合理分配好上網、學習、生活的時間,不要隻顧在網上流連,應當把上網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和娛樂方式而不是消磨時間的方法。所以,青少年在上網時,一定要明確上網的目的,正確處理好與學習、生活的關係,做到真正的健康上網。
再次,正確對待出現在青少年自身的“網癮”心理問題。網絡和其他新鮮事物一樣,也有“雙刃劍”效應。對於青少年來說,網上有許多有益身心的東西,如網絡學校,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得到名師的指點;有許多適合於青少年所需的知識和遊戲;還有各種各樣的電子報刊等等。當然,網上也有許多對青少年極為不利的東西。如今世界各地的網站都良莠不齊,信息量龐雜,甚至還有不少有害的內容充斥其中,比如黃色和暴力——毒害青少年的最大禍手,還有不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網上更是隨處可見。若青少年不懂得克製誘惑,就會對健康成長不利,甚至是誘發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正值青春期,各方麵的發育都在逐漸成熟,但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人並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對自己真正需要什麼還不是十分清楚當青少年能夠從把網絡當玩樂變為把網絡當成發展自我的工具和手段,能控製上網行為和時間,能與人正常交往,就是一種健康的上網的標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