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學也可以很好玩(1 / 1)

科學也可以很好玩

閱讀

作者:竹醉

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是個有著種種怪癖並鬧出不少笑話的“科學怪人”,卻成了最受歡迎的角色,擁有眾多粉絲。李淼的研究領域和謝耳朵完全重合,他們都是理論物理學家,同樣研究超弦理論和宇宙學。這個自稱“偶爾談談物理,總是談詩歌和音樂”的文學男中年,其實最喜歡的是在微博上和網友互動,當問到他和謝耳朵的區別時,他說:“我不是書呆子,我也不迷戀超弦理論。”

李淼是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的研究員,他研究的課題有量子場論、全息暗能量模型、宇宙學矩陣模型、微波背景輻射譜等等,這些深奧的名詞單單聽起來就令人望而生畏。他嚐試著向廣大的網民解釋自己在做些什麼,“想和大家談談科學本身是什麼,科學家又是一群什麼樣的人”,於是李淼便寫了《越弱越暗越美麗》這本科普隨筆。他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思,以及涉及自己研究領域的社會熱點話題,從科普的角度向讀者解答疑惑。這些他稱之為“課外作業”的文章,他寫得既嚴謹又八卦,談天說地,從生活的細微處著手,為我們揭開物質世界法則,用科學來解釋生活的可能性和多元化。

“科學家需要和公眾對話,而公眾也需要了解科學家的工作”。在西方,科普的工作往往由許多知名的科學家來承擔,“這其實是西方人的傳統,比如美國很多科學家做研究是拿了納稅人的錢,他們就覺得有必要和社會解釋你在做什麼。而在歐洲又是另外一種情況,科學在歐洲從文藝複興之後就成為了文化的一部分,你會發現在任何一個小報亭上都會有科普雜誌。”在中國,李淼覺得“表麵上看來是一個很科學的國家,其實卻是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把科學當做了一種教條”,他想告訴大家實際上科學其實不是這樣的,科學本身是一個開放的係統,科學精神就是追問,“思考現存的現象有沒有可能是錯的,甚至追問過去的科學有沒有可能是錯的。”

看李淼如何用科學理論解釋這些流行話題

靈魂傳輸是怎麼回事?

在電影《阿凡達》中,靈魂傳輸是納威人的一種本能,李淼用量子傳輸討論了納威人靈魂傳輸的可能性:“所有的物體包括人類,都是由分子原子組成的,傳輸一個物體就是將這個物體中的每個分子原子的狀態完全傳輸到另一地,也許這種光子和離子的試驗在未來會漸漸擴大到傳輸的一個宏觀的物體,直到那時,《阿凡達》中的靈魂傳輸才會逐漸變為可能。”

真能時空穿越嗎?

關於當下鬧騰的時空穿越劇,李淼用蟲洞構造閉合時間路徑解釋了為何回到過去的穿越是不可行的,不過在物理上卻存在穿越到未來的可能性。“這就是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時間延緩效應。假如我們能夠坐上一艘以接近光速飛行的飛船離開地球,旅行一圈後回來,我們可能會發現地球人已經進入22世紀甚至更遙遠的未來了。”

婚姻的“四年之癢”

人類學家費希爾從研究中得出,“當人們還處於打獵時代,女性的大勞動量和低蛋白的營養抑製了排卵,而且他們還要親自給嬰兒哺乳,所以兩個孩子的年齡間隔比較大,平均四年,而往往離婚的高峰發生在有一個孩子之後。”李淼也認為,“結婚和離婚在一個正常的社會是一件正常的事”,這是人的本性。生物學中的“四年之癢”,女性一方麵希望得以保存優秀基因的同時,也希望別人肥水流向自家田,男性亦然。這或許很合理解釋目前的小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