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充滿愛的個人偏見(1 / 1)

充滿愛的個人偏見

閱讀

作者:顧文豪

多年來,享有巨大聲譽的村上春樹並不因為掌聲而期待更多的人潮與圍觀,乃至他的眾多朋友都被“村上是個怎樣的人”這樣的問題煩擾。與村上一起做過《地下》采訪的老友高橋秀實曾撰文《村上春樹是個怎樣的人?》,文章裏他吐槽說:“村上是個怎樣的人?我已經被這樣問了幾百遍。”

因此,這本內容涵蓋音樂、翻譯、人物、寫作、短篇小說等多種話題,被譽為“完整了解村上春樹文學與內心的必讀之書”的《無比蕪雜的心緒》,就顯得無比珍貴。這種珍貴不止是因為在書中我們可以讀到村上對塞林格、錢德勒、斯蒂芬·金、保羅·奧斯特等作家的閱讀感受,以及《挪威的森林》書名的來曆、《1Q84》中女主人公青豆名字來曆等各種番外八卦,最要緊的是我們可以讀到作為生活家、言論家與賞鑒家的村上,而這三者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又是三合一的。

早睡早起,稍微有點我行我素,但並非像傳說中那樣乖僻冷淡,愛喝啤酒愛吃炸牡蠣,愛插科打諢,愛聽爵士樂,愛去遠地旅行,當然還很愛跑步,經常去青山附近的酒吧和老友、著名插畫家安西水丸與和田誠一道坐坐,這樣的生活並不像我們通常想象的作家生活那般不接地氣,也並不比普通人的生活複雜多少。換句話說,生活中的村上是處於我們大家中的一位作家,他無意在日常生活裏進行什麼繁複試驗。

但恰恰是這點,又分明見出村上與我們的不同。就拿“吃牡蠣”這件事來說,“用筷子把那炸衣啪地分開成兩邊時,就知道裏麵的牡蠣終究還是以牡蠣存在著……炸衣和牡蠣進入我口中。喀啦咬下脆脆的牙觸感和柔軟牡蠣的咬觸感,以可以共存的質感同時感知。微妙混合的香氣,在我口中仿佛祝福般擴散。我感覺到現在真幸福。……我終於用完餐,喝完最後一口啤酒,站起來,付過賬,走出外麵。朝車站走著時,我的肩膀一帶輕微感覺到炸牡蠣安靜的鼓勵。”

這段不輸給任何飲食文字的關於炸牡蠣的幸福描寫,向我們展示的不僅是牡蠣在村上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在於其示範了一位小說家與凡俗物件之間的互動關係究竟可以到達怎樣的程度。

如其所言,“小說家是對全世界的炸牡蠣,能無比詳細地繼續描寫的人”,而任何關於“自己是什麼”的問題,其實都不用想,因為“借著寫作炸牡蠣之間,就會自動表現出您和炸牡蠣之間的相互關心和距離感。那,追根究底說來,也就是在寫關於您自己了。”這就是村上的“炸牡蠣理論”。

如果能在“炸牡蠣”這樣的事上重構自身與世界的關係,那就更不必說談論音樂和翻譯時,會充溢出多少村上寶貴的藝術見解了。在這部分“充滿個人偏見的愛”的談論中,我們讀到了他對音樂、對小說、對作家的種種看法。

當村上春樹這般直接爽快地談起構成他生活的“種種蕪雜的心緒”時,並不因為“蕪雜”而使得我們心中的村上變得模糊,相反使得他立體而可親。事實上,這書最珍貴的部分是讓讀者了解文學和藝術如何讓人在不親近世界的時候,仍然能擁有、介入和享受這個世界。

《大亨小傳》

作者: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在北美上映,它的原著小說《大亨小傳》近日也出版了,這次的精裝插圖珍藏本,是塵封四十年喬誌高的譯本首次在中國大陸出版。菲茨傑拉德一直到死後才被承認是美國嚴肅而胸懷大誌的作家,他是那個“爵士時代”的發言人。

《國會現場》

作者:葉曙明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這是被書評人稱為100年來最好看、最完整的北洋國會曆史,總統之爭、派係廝殺、賄選醜聞、外交之辱,再現中國首次民主轉型的陣痛。

《我是開豆腐店的,我隻做豆腐》

作者:小津安二郎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小津安二郎堅持“電影是以餘味定輸贏”的信條,腳踏實地隻開小津獨家的“豆腐店”,書中收錄了小津安二郎的珍貴文字,連綴成電影大師的光影人生,展現了他的不朽影片的創作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