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市場
作者:李葉
1.周梅森 馳騁股市20年的老手
雖然已經金盆洗手,但周梅森的確稱得上老股民。早在1992年,他就拿出辛辛苦苦賺得的16萬元稿費在“大戶室”開了戶,開始投身股海。
周梅森一度是上海金豐投資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陸續買進了70萬股。2005年金豐投資股改之際,周梅森認為股改方案不合理,為維護中小股東的利益,還發表了《致全國中小流通股東的公開信》,該公司的方案最終被否決。這在當時的資本市場引起很大震動。
與餘秋雨比起來,周梅森算是個地道的股民,曾先後買過三四十隻股票。他接受采訪時說,指數在6000點時,他曾賺到600%;指數走熊時,他的賬戶資金虧損40%。不過,退出股市前,總體算下來,還是賺了些。
2.賈平凹 上市公司的“文諸葛”
2003年5月至2005年1月,賈平凹出任廣電網絡獨董。這在當時被坊間認為是件“不可思議”的事。相對於文學界來說,賈平凹在資本市場上還屬於“門外漢”,市場懷疑是公司在作秀。
賈平凹在回應外界質疑時說,他隻是給朋捧捧場,並表示,其擔任獨董期間,隻是每年給公司出點主意,充當“文諸葛”,公司並未分給他股份。也就是說,賈平凹除了領獨董應有的薪酬外,並沒有在該公司股票中獲利。
3.鄒靜之 創業板的金牌編劇
鄒靜之現為創業板公司、“中國第一電視劇股”華策影視的股東之一,持股數量為21.18萬股,在前十大股東中居於第八位。該公司董秘辦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本人是公司的合作編劇,持股是出於對公司前景的看好。”
鄒靜之確實沒看走眼,華策影視上市以來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效應。去年10月26日上市的華策影視發行價為每股68元,到了今年3月3日,其股價已被拉升至95.5元(當日收盤價)。粗略統計,上市4個月,鄒靜之持有的股份市值已由約1400萬元上漲至2000萬元左右。
4.餘華 資本大鱷的密友
湧金係掌門人魏東2008年自殺後,餘華在第一時間為其撰寫了悼念文章。“你對事物的理解總是前瞻性的,所以你對大的趨勢總能提前判斷;你有著驚人的分析能力,既謹慎又大膽,所以你對細節問題總能洞察入微……”除了證明兩人關係不淺,這些文字似乎也在某種程度上傳遞出了一條信息:餘華跟股市有淵源。
圈內一些私募人士表示,他們與餘華私交不錯,但並沒有向記者提供餘華是否炒股的相關信息。
幾年前,在餘華接受某網站專訪時,有網友提問:“餘華還炒股嗎?”餘華給出的回答是:“他怎麼知道我炒股?我對軍事問題、經濟問題都好奇,但是我都是一知半解而已,了解並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