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可口可樂配方絕密檔案(1 / 1)

財富市場

作者:Robbie Brown Kim Severson

《美國生活(This America Life)》是美國的一個公共廣播節目——它播出過對關塔那摩監獄囚犯的冗長采訪;派記者前往伊拉克待過一個月;曝光過對衝基金的種種罪行……還能有什麼話題比上述這些更給力,以至於該節目的網站第一次因為訪問量過大而崩潰?

答案是一種飲料的配方。

在上個月的一期節目中,主持人艾拉·格拉斯聲稱其找到了可口可樂原配方。他說他之前翻閱《亞特蘭大憲章報》的檔案文件,在一篇不起眼的文章中發現了它(1979年的某期報紙刊發了一張照片,照片中有一本打開的書,展示著可口可樂發明者潘伯頓手寫的配方)。

這個配方在網上傳開了,而且上到CNN,下到半島電視台,各種媒體都做了報道。澳大利亞一個電視節目直播了自製可樂的過程。美國的飲料製造商也相互交換信息,尋找香菜精油和檸檬酸等關鍵成分的最好供應源。

而可口可樂公司一如既往地堅稱,真正的配方仍保存在亞特蘭大一家銀行的保險庫裏,格拉斯披露的配方是不準確的。

對於自己最鍾愛的那些食品,人們總是滿懷熱忱地期待破解其秘密配方。這是人類的好奇心使然。在美國家庭中,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威,上了年紀的大廚絕不會輕易透露周日那道意大利麵在醬汁方麵有哪些講究,除非他們覺得孩子們能夠守住秘方。

食品公司也一樣,它們一直把秘方緊緊抓在手心裏,並對其善加利用。肯德基著名的“11種香草和香料”以及麥當勞的“秘製醬汁”都為公司帶來了億萬財富。秘方的魔力會讓忠誠的顧客更為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就像許多人渴望得到家傳的烹飪秘方一樣,有一部分人極為渴望了解食品公司的製作秘方。”研究食品曆史的勞拉·夏皮羅說道。

19世紀末、20世紀初,工廠加工出來的食物逐漸成為美國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那時候,其賣點是幹淨衛生,不含添加劑,味道跟家裏做的不相上下。後來,事情有了變化,做市場推廣的人開始大力宣傳其產品的便利性、風味的獨特性以及配方的私密性,而美國人也越來越沉迷其中。

“大家覺得包裝食品令人琢磨不透,”勞拉說,“比如那奶油是怎麼弄到‘女主人’(Hostess,品牌名稱)的杯形蛋糕裏去的呢?你覺得好奇,有時是非常好奇。”

食品公司的頭頭兒們顯然不會讓好奇者輕易得逞,他們得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好秘方。不過,還沒有哪家公司的保密工作做得像可口可樂這樣好,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它的秘方還沒有被破解。該公司稱,隻有一小部分高管知道怎樣把汽水做出所謂的“Merchandise 7x”(可口可樂配方代號)的味道。

1960年,作家小E.J.卡恩曾在其作品《大牌飲料》中列出許多可口可樂原配方的成分;接著便是1979年發表在《亞特蘭大憲章報》上的文章,也就是被《美國生活》重新發現的那篇;到上世紀90年代,曆史學家馬克·彭德格拉斯特在可口可樂公司內部檔案中發現了一張由可口可樂的研發者寫的配方。但可口可樂公司否認了上述所有配方的真實性。

“125年來,沒有人能夠複製可口可樂的風味,這對我們的產品是種極大的讚美。”可口可樂公司的檔案管理員菲爾·穆尼說道。

可口可樂公司從未對山寨廠商提起侵犯商標權的訴訟,因為那樣做的話,它將不得不在法庭上公開真正的配方。彭德格拉斯特認為,隻要該公司否定那些山寨者,許多人還是會繼續相信隻有它的產品才是正宗的。

菲爾·穆尼說,按照其他配方生產出來的汽水,隻會讓可口可樂在對比之下顯得更好喝。“山寨廠商會按照新發現的配方去生產,但其產品的口味最後會向可口可樂慢慢靠攏”。他告訴《美國生活》的主持人格拉斯:“其實,真正的可樂本來沒那麼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