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時俱進 關注民生(1 / 3)

與時俱進 關注民生

傳媒調查報告

作者:呼瑤

摘 要:2002年底,《南京零距離》欄目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播報方式,取得了很高的收視率,也引來全國其他電視節目的競相模仿。民生新聞由此發展並日漸成熟,成為媒體報道內容和方式的一種重要體裁。本文以2012年民生新聞的研究成果為主,集中分析了民生新聞,並以“十八大”精神為主要指導思想,為民生新聞在瓶頸期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民生新聞 ;“十八大”精神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8-0045-02

一、民生新聞

“民生”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民生”就是民眾、百姓的生計、生活的意思。到了當代,“民生”與大眾傳播媒介相結合,便出現了“民生新聞”這一概念。所謂民生新聞,首先就是要站在媒體高度,以黨的號召和政府的領導為前提。從時政、經濟等“大新聞”中尋找與老百姓相關的內容,以媒體的角度為百姓答疑解惑、維權謀利,讓百姓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生活得更好。即“百姓小事中見社會大意義,社會大事中找百姓焦點” [1]。其次從百姓視角、以民生內容、用百姓語言、為百姓發言。“民生新聞所聚焦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生計、生存、生命。[2]”從這個意義上講,民生新聞的題材選擇十分廣泛,“時事政治、經濟活動、社會生活,隻要是關乎‘民生’的事件、活動與現象,都可以是民生新聞的題材。[3]”最後,媒體作為黨、政府和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應該在“上傳下達”和“下情上傳”的過程中監督民生工作。

二、“十年之癢”——處於瓶頸期的民生新聞

民生新聞的重要性決定了它近年來發展的速度,從起步到成熟除了受到廣大受眾的關注之外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民生新聞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中搜索了2012年所有的研究成果。其中總共有388篇和民生新聞相關的研究論文(表1), 分別從民生新聞的特征、發展,采編排、選題策劃,民本意識,記者和主持人素養,話語表達,輿論監督,熱線等七個方麵進行研究。其中特征和未來發展方向是研究的重點,達到了239篇。

中國知網中,以民生新聞為關鍵詞的2012年論文研究方向統計

綜上所述,並結合筆者對2012年民生新聞研究成果的分析總結。民生新聞發展至今主要有以下幾個誤區:

首先,一些民生新聞中充斥著大量並不具備新聞價值的市民小事、奇聞怪事,充斥著大量瑣碎且日複一日存在的如鄰裏爭吵、街頭打架、家庭糾紛、夫妻矛盾、被盜被騙等所謂的“市民喜歡的新聞”。而這些新聞對提高觀眾的判斷和行動能力是沒有什麼幫助的。更不能滿足受眾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的需求。

其次,很多民生新聞大肆報道負麵新聞,喜憂消息的比例失調,相差懸殊。這與我國社會實情不符,也不符合建設“和諧社會”的宗旨。

再次,有的民生新聞為了實現報道的時效性,存在就事報事現象,沒有提供受眾真正想知道的信息,缺乏對新聞背景等的深度挖掘,丟失了新聞原本具有的價值。在深度評論方麵也不夠到位,淺嚐輒止也隻能讓受眾了解事件的皮毛。

最後,隨著民生新聞在各地的熱播和報道,中國電視開始被一輪又一輪的“民生熱”所席卷,在此背景下,全國各省市電台、電視台、報紙一擁而上,爭相模仿,大批複製。這種競爭不僅體現在不同媒體之間,也體現在同一媒體不同欄目和報道之間。除此之外,把“民生”主要立足於“市民”,農村居民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