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覺得地方電視台在製作經濟節目時最應該的是走本土化、實用化、社會化道路,強化地方特色。將視角多關注該地區發生的新聞事件、新聞人物,增加節目的趣味性和通俗性,引起觀眾的收看興趣。為大眾提供有用、有價值的經濟信息,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電視經濟節目。
其次,經濟新聞節目要絞盡腦汁地為普通老百姓的經濟生活提供服務,當百姓遇到經濟困惑時看了節目後能得到啟發,從而更好地應用到經濟生活中,節目如果做得到位的話,百姓甚至都有離不開的感覺,這些都是提高節目質量和收視率的根本所在。因此節目製作者們應該多下基層,多接近老百姓,與普通百姓多交流、多溝通,用百姓的視角剖析經濟社會問題,使節目深入淺出,讓老百姓能活學活用,推動經濟生活的發展和繁榮,讓投資理財、財經之類的話題不再晦澀難懂,也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並影響百姓衣食住行的事情。國家的一些最新經濟政策也不再是以往直接灌輸的宣傳形式,而是要經過電視節目者們的詳細解讀分析,用生動的節目形式講述分析生硬的政策條例,百姓易於接受,宣傳效果更加明顯,政策實施起來也比以往更加方便易行。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等都是我們值得關注的話題,地方電視台不光要關注大經濟,還應該關注百姓們的小經濟,積極向老百姓傳達、分析最新的經濟信息。
再次,電視經濟節目要想更好地服務於我國的經濟建設,就必須在一些如大型經濟活動等方麵的戰役性報道上下功夫,突出節目的特色和亮點,做好經濟宣傳。節目工作者應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透徹完善地宣傳活動,捕捉、發現活動中透露的最新經濟信息,對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借鑒作用。
比如,2011年我台推出的《南安企業論壇》,就取得了較大成功。通過現場采訪我市本地以及在外工作的民營企業家和經濟學者,充分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引導企業更應積極通過技術改造創新、淘汰落後產能、提升企業管理等方式提高生產效率,發展壯大自身實力,加快創新發展,變被動為主動,向高端、智造、綠色邁進,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民營企業“二次創業”,打造“回歸之城”,開創南安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新局麵。
四、打造文化節目品牌
以文化為根,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是地方電視台節目樣式的立足基礎。南安曆史上曾一度是閩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境內豐州金雞古港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曆史上除了民族英雄鄭成功,南安還孕育出唐代開八閩文化之先聲的歐陽詹,明代傑出的思想家李贄,一代名將葉飛等傑出人物。
幾千年的發展與傳承,賦予了南安地方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極富特色的的城市風格,她是閩南文化的誕生和發展的地方,許多原生態的民間文化在這裏綻放推廣,豐厚的對台文化資源優勢也是其他城市難以比擬的。為了把南安建設成為富有特色的文化大市,就需要把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優秀文化遺產挖掘出來,打造成自己的品牌文化,推向市場、打出市外、省外。我台充分發揮本土媒體的優勢和特色,著力精心經營的“南安視點”、“解讀南安文化”、“我是南安人”等欄目,立足南安,放眼南安大地具有獨特魅力的人和事,有效地擴大了本土節目的市場占有份額。節目在大力宣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及時捕捉新的曆史發展時期,南安人思想觀念、生活習慣等的變遷,形成主題突出鮮明、節奏流暢快捷、背景清晰詳盡、情節曲折懸念、故事感人真實的欄目化節目形態;“解讀南安文化”欄目展示了南安的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魅力;“我是南安人”欄目則通過展示南安海內外鄉賢名流具體人物的鮮活形象、傳奇故事、人格魅力、奮鬥精神,體現南安人的獨特人文精神。
總之,地方電視台在麵對強勢媒體的打壓的尷尬處境中,隻要充分認識當地優勢文化資源,注重節目的科學定位,突出地方特色,樹立品牌意識,精心打造節目,進行品牌化製作與宣傳,一定能夠走出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路子!
參考文獻:
[1] 羅子明.品牌形象的構成及其測量[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
[2] 嚴三九.論傳媒品牌運營[J].報刊之友,2003(5).
[3] 郭秀英,呂佳祥,吳興明.品牌形象評價方法研究[J].商業研究,2006(22).
[4] 阮立.談新媒體與電視經濟節目策劃製作[J].才智,2008(22).
[5] 範文平.論中國電視經濟節目的運作[J].新聞采編,2008(5).
[6] 秦岱亞.電視財經節目創作中的幾個問題[J].新聞通訊,2000(11).
[7] 陳浩.品牌及品牌構建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