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寶潔在2007年自己建立了“C+D”英文網站,這實際上相當於寶潔的創新資產集市。在這裏,你可以瀏覽寶潔的需求及創新成果。若手上的創新成果剛好符合寶潔的需求,便可以根據提示提交方案,並在8周內獲得回複。在未收到回複前,你可以隨時登陸係統查詢方案審核情況。這種模式推出後,得到了積極響應,網站在上線後一年半,就收到了來自全球各地的3700多個創新方案。
然而,這些方案大多來自英語國家。這時,寶潔又發現,語言成為很多創新資產所有者參與“C+D”的障礙。於是,在2009年3月26日,“C+D”中文網站正式啟動。“3個月後,注冊訪問量已經超過2萬,有效的創新方案達到了129個,其中不乏有望與寶潔達成合作的創新方案。”金浩芳說,她覺得自己的部門就像一個“創新獵頭”團隊,每一天,都會對創新方案進行篩選,並在承諾的時間內回複。而對那些滿足要求的創新方案,再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審核,並在遴選通過後與提交者確定合作細節。
中科院昆明動植物所的劉存寶,就是寶潔這一創新活動的參與者之一。如今,他已養成經常上“C+D”網站的習慣,“看看寶潔又有什麼最新需求,有了這個網站,龐大的寶潔變得不再遙不可及,隨時隨地都可以向寶潔展示自己的才華。”劉存寶表示,他的團隊通過仿生學的創新,從兩棲類動物中分離了100個以上生物多肽,並證實這些生物多肽是再好不過的具有抗微生物和抗氧化功能的天然材料,從而獲得了寶潔2009年微生物技術創新大賽的金獎。
金浩芳用了一組數字來描述“開放式創新”給寶潔帶來的利益:從2004年到2008年,公司的研發投入不斷增加,而這些投入占銷售額比例反而從3.1%降低到2.6%。
除了征求創新方案外,寶潔也會在這個網站上出售自己的專利,這同樣也是雷富禮的創意。雷富禮在上世紀90年代末寶潔的一次內部調查中發現,公司投入了15億美元研發資金,研製出了約2.7萬項專利,但其中隻有10%用在了企業的產品上。於是,雷富禮決定把那些寶潔用不到的好點子放到“創意集市”,讓它們在合適的地方實現價值,同時也能為寶潔帶來可見的獲利。“如果你正在尋找獲得許可使用寶潔的商標、技術等其他創新資產的機會,登錄這個網站,很可能就會找到和寶潔合作的商機,將共同的生意做到世界各地。”金浩芳說。
全球協作
金浩芳還通過一個故事更形象地講述了寶潔的開放式創新。2005年,遠在美國的寶潔研發人員正在為紡必適(寶潔旗下品牌)品牌下的一款新產品的設計開動腦筋。由於重視環保,研發人員不打算選用傳統的塑料作為容器材料,而是傾向於使用竹木等自然材質。但是,竹製品的研發和生產製造並不是寶潔的強項。本著“C+D”的理念,寶潔開始到處尋覓竹木加工的解決方案和製造商,但這一過程並不像想象的那麼簡單。
很關鍵的原因有三,一是竹製產品含水率問題較難解決,易受原材料及加工存儲環境的影響等;二是竹材料純天然,紋理各異,外加手工製造,產品精度很難控製;三是寶潔對器具誤差的要求是0.5毫米,比普通一張紙的厚度還薄。並且,寶潔要求的量往往是幾百萬件,這種大規模生產對於往往是小作坊式手工製造的竹製品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尋覓兩年,寶潔始終沒有找到能解決上述問題的合作夥伴。很快,這一問題上升到需要全球協作的高度。
2007年4月,寶潔廣州辦公室的一位員工通過阿裏巴巴找到了遠在浙江仙居縣的味老大。不過,在中國竹製工藝品行業,產品精度的誤差平均是3毫米左右。味老大的幾萬件批量的出廠標準是誤差1到2毫米,這已經非常難得。但是,寶潔的要求是0.5毫米以下,顯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終,在寶潔與味老大的多次磨合後,味老大的工藝達到了寶潔的要求。
這顯然是一個雙贏的局麵,許多這樣的故事正在寶潔上演。
了解作者更多觀點,請登錄中國管理傳播網: www.manag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