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凡達》:事件營銷的勝利(1 / 3)

事件營銷的主要方式在於造勢與借勢,在《阿凡達》的案例中表現得非常清晰,而我們更應該關注其背後非常紮實、科學、穩健的投入、設計與實施

雖然還沒有到為影片《阿凡達》算總賬的時候,但其成為另一個票房裏程碑卻是不爭的事實。在這巨大成功的背後充滿了偶然,更存在著必然。它再次體現出好萊塢成熟的市場運作模式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同時圍繞著影片,精明的企業也順風順水地達成了各自傳播與營銷的目的。可以說奉獻了一個如教科書般的經典案例,其靈魂就是事件營銷。在這裏不僅再次驗證了很多重要原則,同時也為將來的實施提供了更多的啟示。

事件營銷已成為主流

事件營銷已成為企業從事整合傳播、整合營銷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當今信息泛濫,又高度看重注意力的時代。事件營銷可以形成瞬間聚焦,最大限度地引發公眾關注,投入產出比相對理想。如與傳統的廣告方式有效結合,亦靜亦動,相信會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事件營銷的主要方式在於造勢與借勢,在《阿凡達》的案例中表現得非常清晰。

獨特造勢

《阿凡達》不僅是一部電影,而且還是一個社會話題,這與當年的《英雄》如出一轍。大導演張藝謀第一部武俠巨製,多位國際影星聯手,欲比肩《臥虎藏龍》,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相比而言,同樣是大導演卡梅隆,同樣前有票房奇跡《泰坦尼克》,除此之外,可以依賴的因素很有限。相反,卻存在很多天生的不足:並非續集電影,原創題材缺少知名度,缺乏粉絲基礎,沒有知名演員,外星人形象很難在兩分鍾的預告片裏令人產生親近感……因此早在一年前,卡梅隆就不斷給發行公司福克斯施加壓力,逼迫其加大宣傳投入,營造事件電影的氛圍。

卡梅隆給出的主打事件是,革命性的3D和IMAX技術,全新的電影體驗。他放下世界頭號賣座導演的架子,從後期製作中抽出時間,在聖迭戈動漫展上現身說法,介紹《阿凡達》,還在阿姆斯特丹電影節上出人意料地放映20分鍾的超長預告片,成功地建立起影片最初的口碑。然後再出新招,設立“阿凡達日”,在影院裏播放上述超長預告片。除此之外,他還不斷推出不同版本的預告片,推動影院加速安裝3D放映設備,甚至植入到大熱犯罪劇集《識骨尋蹤》中……這一切都令《阿凡達》逐漸升溫,變成影迷2009最不能錯過的影片。

待影片上映後,競相口傳的3D和IMAX效果、精彩的場麵、逆市飛揚的票價、排隊購票的火熱場景、接連不斷的話題(全球各地的票房數字、卡梅隆能否超越自己的影史票房冠軍《泰坦尼克》的疑問等等)都印證了造勢的成功。

靈活借勢

在影迷眼中突然紅火的《阿凡達》對很多欲搭乘順風車的企業而言早已是一個意料之中的結果,剩下的就是自己如何將它的價值最大化了。一款阿凡達變臉遊戲“化身阿凡達(Avatarize Yourself)”突然紅遍網絡,似乎每個人都想上傳一張照片,然後把自己變成一個藍皮膚黃眼睛的納威人(Navi)。而遊戲就掛在麥當勞網站上。

可這個遊戲並不是這場計劃的重點——在美國市場,巨無霸套餐隨機附送八種麥當勞阿凡達激情卡(McDonald’s Thrill Cards)之一,麥當勞為它專門製作了全球不同版本的電視廣告。在這個和巨無霸套餐結合、被稱為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的設想中,通過麥當勞網站下載軟件進入“麥當勞幻境”遊戲,將套餐中收到的卡片對準攝像頭,人們就能用一個3D形象在《阿凡達》的潘朵拉星球探險。

除此以外,麥當勞還推出了一個全球範圍內的在線遊戲——潘朵拉任務,其中包含中文版。玩家可以進入叢林搜集目標物品:RDA研究小組的背包、水壺,乃至印有巨大醒目金色拱門Logo的麥當勞薯條、巨無霸……達成目標任務即可成為RDA小組成員。

中國市場此次也推出了6款阿凡達係列玩具,以迎合這場全球推廣計劃。在澳大利亞,人們可以在麥當勞的飲料杯和托盤上找到隱藏的代碼後參加抽獎;拉丁美洲的麥當勞餐廳裏提供了可以供顧客拍攝的阿凡達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