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一份家業傳給誰,這本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但在武則天這裏卻成了很大的問題。雙方爭來爭去,死了那麼多人,終點又回到了起點。血濃於水,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在專製時代,尤其是家天下時代,將天下傳給自己的子孫,這是不二法則。武則天雖然猶豫過,但她仍然沒能跳出這個法則,這就是宿命,也是曆史的必然。
4.情人與江山哪個更重要
酷吏政治廢除了,賢人得用,臣民一心,國家蒸蒸日上,繼承人問題也解決了。武則天的心放鬆了,她一麵求仙問藥,延年益壽,寵幸麵首,一麵遊山玩水,招集群臣及文學之士賦宴作詩,日子過得很是愜意。太子和武氏子弟相處融洽,一時母慈子孝,君臣和諧。武則天安然地頤養天年了,如果沒有意外,她的政治生命就會隨著自然生命一塊結束,李顯得以順利即位,皆大歡喜,這是最好的結局。然而,一股新興勢力崛起了,這股勢力不僅擾亂了大好局麵,而且又一次改變了武則天的命運。這股勢力就是麵首的勢力,其實麵首的勢力早就形成氣候了。
武則天是一個喜歡美男子的人。高宗死後,千金公主給她進獻了第一個麵首馮小寶。為掩人耳目,她讓馮小寶出家當了和尚,改名薛懷義。當時,和尚和道士是可以經常進宮的,這樣一來,就免去了旁人的議論。薛懷義經常出人武則天身邊,武則天還讓他當上了洛陽名寺白馬寺的住持。有了這個身份,薛懷義出入宮禁就更方便了。
這薛懷義的確有些本事,不但為武則天修建了明堂,從《大雲經》裏找到了女人可以做皇帝的依據,幫助武則天順利登基做了皇帝,而且還兩次掛帥出征討伐突厥,凱旋而歸。於是,這個原來走江湖賣藥的混混,成了皇帝麵前的紅人、白馬寺的住持、威風八麵的大將軍。
但是,小人永遠就是小人。小人得誌之後,往往不知道自己姓啥,開始飛揚跋扈起來。不僅欺壓良善,不把群臣放在眼裏,而且還敢冒犯武則天的天威。在他遠征突厥期間,武則天移愛於一個叫沈南求的禦醫,他凱旋歸來一看皇帝身邊多了一個人,覺得自己受了欺騙,從此處處給武則天難堪。武則天念及舊情,仍處處維護著他,可他還是不知好歹,居然一把火燒了武則天花費巨資修建的明堂和天堂。到了這個時候,武則天還是放了他一馬,說失火燒了就算了,天堂和明堂重修就是,重修的事還是由他薛懷義負責。若薛懷義就此安分守己,也許他能壽終正寢,但他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以為武周王朝離開他就得垮台似的,膽子越來越大,經常在武則天麵前出言不遜。武則天終於忍無可忍,在她的授意之下,太平公主派人在僻靜處將薛懷義亂棒打死,屍體被直接送回白馬寺焚化。
太平公主處死薛懷義後,覺得母親晚年形單影隻,很孤獨,就把自己的小寵物孝敬給母親。這個人就是張昌宗,張昌宗得寵後,不忘拉扯兄弟一把,又將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哥哥張易之也介紹給武則天,武則天對兄弟倆很是喜歡,兄弟倆身價倍增,巴結兄弟倆的人不計其數。怎麼個巴結法呢?唐朝有個風俗,就是仆人稱呼自己的主人家的兒子為“郎”,張易之在家裏排行第五,張昌宗排行第六,朝廷那幫巴結他們的大臣就分別叫他們為五郎、六郎,甘心當二張的奴才。
武則天是個喜歡美男子的人,為了讓更多的美男子彙聚在自己的身邊,聖曆二年,她還設置了一個叫做控鶴監的機構,後來改名為奉裒府,搜羅美男子和一些有才華的詩人文人,武則天無論到哪兒去,都會帶上這幫人。可見,這個奉宸府的地位非同尋常,很多人削尖了腦袋都想往裏麵鑽。投機分子越來越多,漸斬地奉裒府的名聲就壞了,於是有大臣勸說武則天,選男寵沒錯,可不該讓他們在朝廷上亂說話。武則天想來也是,決定讓張易之兄弟等人做點文化工作,抬高他們的身價。就這樣,二張奉命招集人編撰一本叫《三教珠英》的書,是一部關於闡釋儒、釋、道三家思想的詩歌總集。要編撰這樣一部有難度的詩歌總集,需要一批有真才實學的人,當時很多文人都被延攬到二張麾下,比如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爺爺、官至宰相的杜審言,玄宗朝的宰相張說等就是其中的成員。
有這麼多文人在身邊,還有大批巴結他們的官員,二張的人脈就越來越廣了,實力也越來越大,他們憑借武則天的寵幸,逐步突破男寵的界限,插手朝政,為所欲為。
二張有個弟弟叫張昌邑,是洛陽縣的縣令,當時有個姓薛的想當官,擔心自己在眾多的候選人中沒有競爭優勢,就想找張家兄弟幫忙。一天,張昌邑騎馬上班,姓薛的就攔路行賄,塞給張昌邑50兩金子,說明了自己想當官的意圖。張昌邑見錢眼開,當即答應,把寫著姓薛的基本情況的條子就交給了吏部侍郎。沒想到這個侍郎是個馬大哈,條子塞進袖子裏就忙別的事去了,忙碌中把條子弄丟了。他趕緊回去找張昌邑,問需幫忙的那個人叫什麼名字,張昌邑一聽火了:我隻見過他一麵,誰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啊,隻記得他姓薛,你把姓薛的全部錄取了不就得了嗎?沒有辦法,侍郎隻好照辦,將60多個姓薛的全部錄取了。然而,這樣做的影響是惡劣的,朝中很多正直的大臣不服氣,紛紛把矛頭指向了二張,但二張並不收斂,繼續飛揚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