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大喜,帶著張昌宗就走,到了禦史台,他馬上就開審。沒想到他剛剛展開卷宗,武則天的特使就到了,特使當即宣敕:皇帝下敕,特赦張昌宗。話音剛落,張昌宗就像兔子一樣跑了。這宋璟給氣得差點七窮流血。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所有的人都明白了,隻要有武則天在,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就可以肆無忌憚,不受法律約束。二張被反對派這樣修理了一番,當然咽不下這口氣,報複是肯定的,而且反對派無論怎樣反擊,也奈何他們不得,因為有武則天在,所有的法律對他們都不適用。如此一來,倒張派就被動了,君臣關係、母子關係變得異常微妙起來。但此時的倒張派不同於當年的倒武派,至少武則天沒有向他們揮舞屠刀、斬盡殺絕的意思,她隻是不想自己的兩個小情人受到傷害。問題是倒張派不想再這樣被動窩囊下去,眼看著朝政被二張等人攪得烏煙瘴氣。於是,一股巨大的暗流開始湧動,武則天對於二張問題的不明智,必然要以犧牲政治生命為代價。
職場聖經語錄
情人與江山事業,哪個更重要?這個問題本來不是什麼問題,答案是很明確的。但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英雄豪傑因為沉湎於情人而丟掉了江山,無數的男人是如此,作為女人的武則天也是如此。為了兩個男寵,她不惜枉法,得罪太子和司法部門的人,罷免了幾位宰相。如此自亂國本,焉能善終,武周王朝的提前終結是注定了的。
5.神龍政變
對於倒張派來說,二張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他們的威脅不亞於奪嫡之戰時的武承嗣。而且他們的背後還有梁王武三思等人,如果再任憑二張胡作非為,在武則天麵前挑撥離間,勢必會引起同樣的奪嫡之戰。當初,二張能說服武則天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難道現在就不能說服武則天改立自己的侄子嗎?何況武則天之前曾經有過這樣的念頭。
一連串的事實證明,通過司法程序解決二張是行不通的。有人主張策劃一次暗殺,可問題是暗殺雖然容易,但武則天饒得了凶手嗎?追查下來如果牽涉到太子,一紙詔令就可以把太子廢掉,那麼武氏子侄被立為太子,就成了定局了。這條路顯然不能走。有人說,幹脆來一次政變,處死二張,逼武則天提前退位。這條路風險雖大,但這是一箭雙雕的事,一旦成功,所有的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了。此舉最大的受益者是太子及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唐宗室,其次是反對二張的大臣,隻要二張不倒,他們隨時都可能倒在二張的腳下,他們巴不得二張兄弟趕快下台。於是,這兩方麵人物成了宮廷政變的核心力量。
倒武派大臣中的核心人物是張柬之。張柬之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比武則天小一歲,是個大器晚成的人。他是高宗朝的進士,但那時進士不如明經吃香,因此很不得誌。直到載初元年,在武則天舉行的一次殿試中,66歲的張柬之一舉高中,官拜監察禦史,從此時來運轉,很快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另一個貴人狄仁傑,在狄仁傑的鼎力推薦下,他從從八品的監察禦史到四品的荊州長史、洛州司馬、刑部侍郎,到80歲時,終於官拜宰相。應該說,武則天對張柬之也有知遇之恩:要是換了別人,80歲早就該退休了,還想做宰相?張柬之並非不知道這一點,但他依然站到了武則天的對立麵上,不因為別的,隻因為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氣焰熏天,朝政日非,國家前途未卜。作為正統的儒家知識分子,他不能容忍,再說,任憑二張胡鬧下去,他自己會是什麼下場,也未可知,因此,他決定“清君側”,確保太子李顯能夠順利即位。這是一個政治立場堅定,胸有城府,手握大權的人,理所當然地成為大臣之中倒張派的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