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一代女皇的功過是非(5)(3 / 3)

為了這次政變,張柬之憑借手中的權力和武則天的信任,做了兩件事:

首先是策反官員。他首先策反了右羽林大將軍李多柞。李多祚是靺鞨人,少數民族,為人比較講義氣,沒有那麼多的心機,他是唐高宗時期投降過來的,在高宗朝步步高升,對高宗很是感念,張柬之就利用他這個身世去打動他,結果成功了。

當時,武周王朝直接掌控的京師駐軍有兩支:一支叫做北衙禁軍,負責保衛皇帝及皇宮的安全;一支叫做南衙衛兵,負責保衛中央政府的安全。北衙禁軍的最高統帥就是左右羽林大將軍,李多柞是這兩個最高統帥中的一員,做通了他的工作,政變就有希望。

當然,光靠一個李多祚是無法左右軍方的,必須要讓李多柞手下的軍官、士兵們也同情政變。張柬之利用自己當宰相的用人權,把一些親信安插到羽林將軍的崗位上,通過他們去做中下級軍官的工作,並控製中下級軍官。這樣一來,軍隊問題解決了。

策反了李多祚以後,張柬之又做通了另外兩個人的工作:一個是司刑少卿桓彥範,另外一個是中台右丞敬暉兩個人。兩人與張柬之曾是同僚,而且都是狄仁傑推薦到朝廷上來的,是同門關係,意氣相投。所以,張柬之對兩人的策劃幾乎沒有費什麼口舌,一拍即合。就這樣,張柬之、桓彥範和敬暉,就成了政變指揮部的核心成員。

其次是聯絡李唐皇室。要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退位,必須要打著皇室的旗號,尤其要有太子的參與才能進行,否則就是犯上作亂。要跟太子李顯取得聯係並不難,因為他每天都要從玄武門進宮給武則天請安,桓彥範和敬暉已經在張柬之的安排下做了羽林將軍,每天守在玄武門,兩人找準機會向太子交待政變計劃,此事關係到太子的利益,太子又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且照目前的情形看,不這樣做已經不行了。因此,太子李顯沒有理由不讚成。

皇室這邊的主要成員有三個:太子李顯、相王李旦,還有太平公主。三個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二張是他們的共同敵人,自然是會精誠團結。李顯是政變的旗幟,當然要負責皇室的協調,他派出太子右庶子、宰相崔玄曄與張柬之等人溝通聯絡,就這樣,崔玄曄也成了指揮部的成員。

相王李旦此時是左衛大將軍,這是南衙衛兵的最高領袖,隻要政變爆發,他就立即帶領南衙衛兵來控製中央政府,穩定京師秩序。

太平公主的任務就是策反大內宮女。太平公主是女中豪傑,行事很像武則天,宮女們無不敬畏她三分。她出麵,很快就做通了部分宮女的工作。隻要政變發生時,這些宮女不給臥病在床的武則天通風報信,武則天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同時,讓她們監控武則天和二張兄弟的一舉一動。這樣,武則天的情報網就癱瘓了。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轉眼長安四年就過去了,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武則天宣布改元神龍,進人了神龍元年(705),她一點兒也沒有還政於太子的意思。此時的武則天繼續病臥長生殿,身邊隻有二張兄弟出入。這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若是武則天有什麼不測,沒有倒張派的大臣在場,二張就極有可能偽造遺詔,若是來個廢除兒子,改立武氏子侄的話,這事情就麻煩了,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