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分析
教育論壇
作者:黃誌猛
摘要:隨著自然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普遍共識,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理論得以形成,並獲得了快速發展。有鑒於此,本文基於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進行相關分析,首先闡述了其內涵,其次介紹了其主要表現,最後討論了其實現路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分析
前言
在人口快速增長、能源日益緊張的雙重壓力下,低碳生活成了人們更加認可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倡的生態道德教育在根本目標上是一致的。生態教育能夠幫助人們樹立積極的生態意識,而積極的生態意識能夠促使低碳意識的養成。
1. 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內涵
所謂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指的是,立足於生態價值這一基礎,積極轉變人們的思想乃至行為,調整和優化人和生態之間的關係,從而充分展現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施加給生態保護以及發展的積極影響[1]。
2. 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主要表現
2.1幫助人們形成生態意識和生態思想
強烈的生態意識有助於一係列生態危機的解決。人類在發展進程中,逐漸形成了一種“人類中心觀”[2],即自然界的其他組成要素均必須服務於人類,無條件地滿足其利益以及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應幫助人們改變這種不科學的邏輯觀念,引導其形成更加科學的生態觀,明白人類僅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應和其他成員友好共處。隻有如此,人類社會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
2.2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責任感和生態責任感
若想擺脫生態困境,走上一條人和自然協調發展之路,除借助法律加以約束之外,還需借助道德加以引導。對於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生態價值便體現在引導和幫助人們更好地將事實認識和價值認識有機統一起來,與此同時,它能夠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將道德責任和生態責任有機統一起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自然的實際行動中去。
2.3幫助人們形成可持續發展思想
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促進人類精神文明層次的持續提升,讓其在和自然的深層次交往中認識並規避自我短視行為,立足於人類可持續發展這一根本出發點,排除眼前利益的幹擾,正確認識和調整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如當前和長遠之間的關係、局部和全局之間的關係等,進而讓人們懂得人類和自然和諧共生的現實意義。對於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發揮自身的預警功能,同時堅持三大原則,一是公平性原則,二是持續性原則[3],三是共同性和特殊性有機結合的原則,從而幫助人們樹立良好的前瞻意識,最終幫助人們樹立科學發展觀。
2.4幫助人們樹立整體利益意識
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還能夠幫助人們樹立高層次的全球意識,或者稱之為整體利益意識。所以,在價值觀方麵,有必要由原先的單向功利型向著更為先進的多元互惠型積極轉變。人類具有明顯的整體性,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又或者是文化,均迎來了全球化的浪潮。在現如今這個國家林立的時代,我國若想獲得可持續發展,則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同其他國家之間的合作,在維護和改善地球生態環境方麵貢獻自己的力量。
3. 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實現路徑
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而言,其實現的關鍵之處在於培育人們的生態意識、情感以及信念,換而言之,應在實踐活動中構建有益於生態保護的生態道德,並使之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穩定性的主體生態認知結構,從而引導健康生態行為的養成和保持。如此一來,才能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生態價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