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偷走了我的睡眠(1 / 1)

誰偷走了我的睡眠

微調查

作者:姚遠

睡眠疾病引人關注,這個病種包括失眠、磨牙、嗜睡甚至打鼾等症狀,可直接誘發心髒、血管、神經、腎髒、性功能等方麵的疾病。一份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20%~30%的國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疾病,老年群體睡眠疾病的發病率更是高達40%。此外,我國還有2000萬人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症。

我們的睡眠究竟出了什麼問題?2013年6月,本刊聯合當代先鋒網,發起“誰偷走了我的睡眠?”問卷調查。540人參與線上線下調查,根據自身情況,對自己的睡眠質量進行了評估。調查數據顯示,睡不足、睡不著、睡不好是影響睡眠質量的三大難題。

睡不足——53.1%的調查對象睡眠時間為6~8小時,睡眠不足4小時的調查對象占17.8%。

睡不著——25.9%的調查對象表示,躺下之後,自己需要1個小時以上才能入睡,11.3%的人選擇“幾乎不能入睡”。僅有8.7%的調查對象“很容易入睡”。

睡不好——71.1%的調查對象表示,每天早晨醒來仍然感覺很疲憊,很少會出現精神充沛的情況。

高質量的睡眠,既要保證“量”,又要保證“質”。量,即是充足的睡眠時間。不同年齡所需的睡眠時間不同,對於正常成年人來說,每天的睡眠時間是8小時左右。質,即指優質的睡眠狀況。醫學上,睡眠分為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兩部分,非快速眼動睡眠的第三、第四期睡眠,即常說的深睡眠,是最重要的。隻有進入深度睡眠,大腦才能充分休息,達到消除身體疲勞的效果。

調配顯示,有人“想睡不能睡”,這是一種病症;有人,則“能睡不想睡”,這是一種習慣。

“想睡不能睡”的人,由於長期失眠,往往存在頭痛、心悸、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失眠的原因較為多樣,精神受到刺激、心理壓力過大、情緒波動較大以及身體疾病等都有可能導致睡眠失常。在調查中,有18.7%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是因為“心理狀況不佳”而不能入睡。這種“想睡不能睡”的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DIMS),這一種常見病需要盡早治療。

“能睡不想睡”則是生活不規律帶來的壞習慣。調查數據顯示,有48.7%的調查對象在晚上11點到淩晨1點之間睡覺,還有31.3%的人超過淩晨1點才睡。然而,健康的睡眠一般是從晚上10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如果11點還沒有入睡就可以算是熬夜。

至於晚睡的原因,調查中,64.3%的人表示,自己晚睡是因為迫不得已,工作、學曆壓力大,任務重;4.6%的人是因為玩遊戲熬夜;7.2%的人是因為上網耽誤了睡覺;5.2%的人是因為朋友聚會超時。

“晚上不睡,白天崩潰。”這句話用來調侃“晚睡族”再合適不過。晚上睡不好,46.7%的人會沒精神、打瞌睡,22.2%的人會情緒低落以及記憶力降低。(責任編輯/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