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影響
阿富汗戰爭曠日持久,曆時九年多,給阿、蘇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阿富汗有130多萬人喪生,500多萬人流亡國外淪為難民;蘇聯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累計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削弱了國力,從而被迫改變其全球戰略,對國際戰略格局影響深遠。雙方主將
索科洛夫
謝爾蓋·列昂尼德維奇·索科洛夫(1911—),2枚蘇聯英雄金星獎章,3枚列寧勳章,2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1枚偉大衛國戰爭一級勳章,2枚紅星勳章,1枚“蘇聯武裝力量為祖國服務”三級勳章,18枚獎章(其中包括保衛極圈地區獎章),以及35枚國外獎章勳章。1995年俄羅斯總統頒發給他1枚俄羅斯朱可夫勳章,1992年謝爾蓋·列昂尼德維奇·索科洛夫解職後被授予榮譽武器手槍1把。克裏木半島立有他的半身銅像。
蘇聯軍事家,1937年加入蘇共,1932年加入蘇軍。戰後畢業於裝甲坦克兵學校和總參軍事學院。
1930年開始在共青團工作,任工業聯合企業組織書記。後參加坦克學校的培訓,然後在坦克部隊服役,擔任從排長到營長的職位。
1938年在遠東參加了哈桑湖作戰,時年27歲,1941年6-9月在西方麵軍擔任坦克團參謀長,1941年10月起任卡累利阿方麵軍裝甲坦克部某處第一副處長、處長、參謀長。
1943年1月起任卡累利阿方麵軍裝甲坦克部參謀長,1944年3月任該方麵軍32集團軍裝甲坦克和機械化兵司令,參加了保衛和解放蘇聯北極地區的作戰,表現勇敢,並在指揮坦克部隊方麵顯示了高超的才幹,深得方麵軍司令梅列茨科夫賞識。
戰後曆任坦克師參謀長、師長等職位。1960-1964任莫斯科軍區第一副司令兼參謀長,1964年7月起任列寧格勒軍區副司令,1965年10月任司令,大將軍銜。
1967年4月起任國防部第一副部長,開始在蘇聯軍事領域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精湛的軍事知識,為提高蘇軍的作戰水平、研製致命武器、完善各軍兵種,作出了重大貢獻,於1978年升為蘇聯元帥。1979年起授命在阿富汗指揮蘇軍作戰,勇敢堅決,給阿富汗早期恐怖分子以沉重打擊。由於個人無私忘我的工作,在衛國戰爭中的卓越表現,和平時期完美的工作表現,對完善和擴大蘇聯武裝力量立下的巨大貢獻,而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1984年接替逝世的烏斯季諾夫擔任國防部長的崇高職位。
1987年戈爾巴喬夫對主戰派元帥索科洛夫表示不滿,利用西德不速之客闖入紅場事件給軍方施加壓力,索科洛夫元帥被迫辭去國防部長職務。
1987年成為國防部總監察組總監,1992年9月成為俄羅斯國防部長特別顧問。辭去國防部長之後擔當了一些無兵權的虛職,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軍方以特別顧問的身份來看待這位民族的功勳人物。
2011年,年近100歲的謝爾蓋·索科洛夫元帥參加了俄羅斯的勝利大閱兵。
阿明
哈菲佐拉·阿明(1929—1979),早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士學位。回國後任職教育部。1967年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分裂,他領導的人民派獨樹一幟。1969年當選國會議員。1978年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政府副總理兼外交部長。1979年3月任政府總理,7月起兼國防部長。9月16日發動軍事政變,殺死塔拉基,任人民民主黨總書記、革命委員會主席兼保衛祖國最高委員會主席。1979年12月27日,蘇聯出兵阿富汗,阿明被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