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理想的下午(5)(2 / 2)

[7]“安保時代”,1951年9月8日,日本與美國簽訂了軍事同盟條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此條約不僅構成規定日本從屬美國的法律依據,而且使美國可以在日本幾乎無限製地設立、擴大和使用軍事基地。條約執行中,由於連續發生美軍暴行事件,引起日本人民的強烈反對。直到1960年,日本人民為該條約進行了約23次全國統一行動,每次參加統一行動的人數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鬥爭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參加階層之廣泛,在日本曆史上前所未有。最終迫使艾森豪威爾取消訪日計劃,岸信介下台。1972年5月,美國把衝繩歸還日本。

[8]艾勒裏·昆恩(elleryqueen)是係列推理小說中的偵探,也是該係列推理小說的作者之筆名。艾勒裏·昆恩被譽為美國首席古典推理大師,其實“他”是一對來自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表兄弟:佛德列克·丹奈(fredericdannay,1905-1982)與曼佛雷德·李(manfredbenningtonlee,1905-1971),主要作品有《羅馬帽子的秘密》《希臘棺材的秘密》《凶手是狐》等。

[9]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作家,1959年東京大學法文係畢業,著有《遲到的青年》《個人的體驗》《萬延元年的足球隊》《燃燒的綠樹》等。先後獲日本穀崎潤一郎獎、瑞典諾貝爾文學獎、意大利蒙特羅文學獎。

[10]中上健次(1946-1992),日本當代著名作家,著有《鳳仙花》《紀伊物語》《奇跡》《讚歌》等,1976年獲芥川獎。

[11]1949年前後,由於斯大林的大國沙文主義,在蘇南貿易關係上的不平等,以及企圖幹涉南斯拉夫執行獨立的對內對外政策和在南斯拉夫建立情報網等原因,使得蘇南關係逐步惡化,最後蘇聯與南斯拉夫的關係公開決裂,鐵托等人被誣蔑“在南斯拉夫建立了一個反共的、警察式的和法西斯類型的國家製度”。在此期間,東歐各國開始了大清洗,大批著名的黨政領導人以及高級將領因同情南斯拉夫,都被強加上“南斯拉夫間諜”、從事“反對蘇聯的敵對性活動”等罪名,無辜投入監獄或被處死。1952年11月,時任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長的弗拉迪米爾·克萊門蒂斯等人也被審判處死。

[12]改編電影《布拉格之戀》(the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於1988年上映,被評為1988年美國十佳影片之一,並獲戛納電影獎。

[13]“在赤貧之境中掙紮的父輩們卻以親情哺育兒女的善良感恩。親情是養育善良的土壤、陽光和細雨。直到今天憶起大伯那次自殺的事,憶起父親、大伯和叔叔間的兄弟情,憶起他們各自為了最普通的生存和人生中最普通的得失與過錯,我都深刻地體會到,一個人的成長,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質的吃穿和花費,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愛和慈悲,而是物質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種細雨無聲的溫情與滋潤。正如需要成長的草和樹一樣,缺光少雨當然不可以,可暴雨暴日的輪流與交替,似乎不缺水,不缺光,但最終迎來的卻是不成材的瘋生和瘋長。而隻有那種細雨無聲的滋潤和給養,隻有那種光線充足卻非暴曬暴燙的陽光和灼目的明亮,才可以讓草成草,樹成樹,讓人的心靈成為未來充滿善與溫情的一顆心……我是在充滿貧窮與溫情的家庭長大的。”(《我與父輩》精華摘錄)

[14]“我的那些叔伯兄弟和姐妹們,也都是在充滿貧窮與溫情的家庭與家族中長大起來的。我們叔伯兄弟姐妹十五個,堂叔伯兄弟姐妹二十幾個人,包括我,沒有成才做官的,沒有暴富到流金流油的,但沒有一個不是善良的。沒有一個不是把善良做為人生的底色後,再說在這底色之上去塗著別的色彩顏料,讓人生盡可能的豐富、充滿情誼和活著時多一些人間煙火的快樂與溫暖……善良,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基和源本……而家庭和家族中世代醞釀的親情與溫情,則是養育善良的土壤、陽光和細雨。”(摘自《我與父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