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別對我撒謊(4)(2 / 2)

[13]摩門教是美國猶他州一個宗教團體,全稱“耶穌基督末日聖徒教”。他們繁複的教義中有一條規定,可以實行一夫多妻製。1862年,林肯政府頒布《莫裏爾反重婚法案》,宣布一夫多妻製為非法。摩門教領導人布瑞厄姆·楊決定向政府的法令發起挑戰,便選擇了自己的私人秘書喬治·雷諾德做被告,起訴雷諾德犯有重婚罪。1875年年底雷諾德被判犯有重婚罪,處兩年監禁及500美元罰款。雷諾德向聯邦最高法院上訴,辯護律師根據《憲法第一修正案》認為雷諾德是摩門教教徒,享有信仰自由,重婚並不犯法。但聯邦最高法院維持了原判,認為一夫一妻製是基於美國曆史的基本價值取向而確立的婚姻製度,在美國生活的所有公民都不能違背。

[14]1894年法國陸軍參謀部猶太籍上尉軍官德雷夫斯被誣陷犯有叛國罪,被革職並處終身流放,法國右翼勢力乘機掀起反猶浪潮。德雷夫斯被捕以後,法國重要的軍事情報仍不斷地被泄漏,這引起軍隊一些部門的警惕,開始重新審視德雷夫斯案件。此後不久即真相大白,德雷夫斯是被冤枉的,但法國政府卻堅持不願認錯。直至1906年德雷福斯才被改判無罪,官複原職,並晉升為上校。

[15]左拉1896年1月在《震旦報》頭版發表《我控訴》一文,痛斥司法和政府不公,為德雷夫斯冤案鳴不平。2月,軍方以“誹謗罪”對左拉提出公訴,左拉被判一年徒刑,罰款3000法郎。

[16]馬拉(jean-paulmarat,1743-1793),法國政治家、醫生。大革命時期雅各賓黨領導人,支持激進的社會改革。1793年雅各賓派當權後,馬拉強調要建立革命專政,用暴力確立自由。當年7月在巴黎寓所被刺殺,震動法國。

[17]夏洛蒂·科黛,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在修道院長大並接受教育。大革命開始時,她是徹底的共和主義者,但隨著革命一步步走向毫無節製的恐怖和殺戮,科黛開始失望和懷疑。後來她經常參加吉倫特派聚會,並認為共和國不幸的根源就是那個瘋狂的暴君馬拉。1793年7月13日她刺殺馬拉成功,被捕後判處死刑,年僅二十五歲。

[18]迪特裏希·朋霍菲爾(dietrichbonhoeffer,1906-1945),德國神學家,1931年在柏林獲基督教神父資格,後赴紐約工作。他很早就覺察到希特勒通過挑起對猶太人的仇恨來發動戰爭的強權趨勢,1939年他決意離開安全而自由的美國,回到德國阻止法西斯暴行。後在一次暗殺希特勒的行動中被捕,遭到殺害。著有《獄中書簡》《倫理學》《門徒的代價》等。

[19]克萊倫斯·丹諾(clarencedarrow,1857-1938),律師、演說家。一生代理了許多疑難案件,參與辯護的問題涉及勞工、種族、宗教、地域衝突等,對美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20]希羅多德(herodotus,約公元前484-公元前425),古希臘作家、曆史學家,其著作《曆史》一書是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

[21]薛西斯一世(約前519-前465),公元前485年繼任成為波斯第四代國王。為實現父親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的遺願,他發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臘,為此精心準備了四年,動員了整個波斯帝國的軍力,並在戰役發生前遣派使者團進入希臘,勸說各個城邦放棄抵抗,臣服波斯帝國。失敗後,他又數次發兵進攻希臘,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22]溫泉關之戰是第一次波希戰爭中的馬拉鬆戰役之後第10年,波斯帝國和古希臘的又一次具有曆史意義的交鋒。希臘軍隊在這個狹小的關隘依托優勢地形,抵抗了3天,阻擋了在數量上幾十倍於自己的波斯軍隊。據說,波斯人在打掃戰場時隻找到了298具斯巴達公民的屍體,而薛西斯付出的代價是約20000(也有記載說是7000)波斯士兵的生命。

[23]勒內·格魯塞(renégrousset,1885-1952),法國曆史學家,法蘭西學院院士。一生著述頗豐,如《亞洲的覺醒》《中國和她的藝術》《蒙古帝國史》《佛陀的足跡》等,為世界史學界做出了傑出貢獻。

[24]阿提拉(attila,406-453),古代歐亞大陸匈奴帝國領袖,多次率軍入侵東西羅馬帝國,被歐洲人視為殘暴及掠奪的象征。匈奴帝國在他的帶領下,版圖東起鹹海,西至大西洋,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但在他死後,帝國也隨之瓦解消失。

[25]耶律大石(1087-1143),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第八代孫,29歲考中了進士,成為《遼史》記載中遼朝唯一的契丹進士。軍事才能過人,曾領數百鐵騎在中亞開辟萬裏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