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團隊須重視“腰”的力量
專欄
作者:俞永福
一家公司就像一個人,要健康成長必須隨時注意頭、腳、腰各方麵的平衡。創業公司隨著人員規模增長,都要從遊擊隊走向正規軍,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轉變管理方式,其中一個核心就是中層管理幹部的培養,解決腰的問題。
什麼樣的人適合做管理者?我認為首要的一條標準就是“不做評論家,要做革命者”。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找到問題是相對簡單的一件事,牢騷誰都會發,但作為管理者,必須要提出建設性意見,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個世界上評論家太多了。我也遇到過那種出身大公司、履曆華麗的管理者,可惜誇誇其談有餘,真抓實幹不足。所以現在我常常跟UC的同事們強調,要積極地做革命者,做解決問題的實踐者。
基於這個原因,我一直對於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招聘剛畢業的MBA持保留態度,因為當年在投資公司的時候,我們曾經招聘了一批海外和國內的頂級MBA,但最終的結果是全軍覆沒。我發現,如果缺乏對企業和經營的足夠了解,隻知道照本宣科,解決不了任何實際的問題。
管理者定位是什麼?由於成長速度太快,很多創業公司的管理團隊在早期隻能蘿卜裏麵拔將軍,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帶團隊,對管理是什麼還沒有感悟。而初次管理者往往容易有一個誤區,似乎管理就是自己做計劃、派任務,然後監督別人完成。
事實上在我看來,初次管理者首要的定位應該是標兵,即業務上的專家,執行能力最強的人。就像走隊列,作為管理者,你不能站在隊伍外麵喊著“一二一”,而是要成為隊伍最右側的“標兵”,能為大家分解動作,教別人怎麼走好步伐的人。
其次,企業對幹部的培養最核心的是培養PDCA的能力,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戴明環”:Plan-Do-Check-Action。即應該是計劃、執行、檢查、總結。管理僅僅有熱情還不夠,必須有方法。把每一個要解決的問題都放進PDCA循環中,邊做邊思考,不斷總結失敗的教訓,對成功的經驗則加以推廣,甚至標準化。
另外,作為中層管理者,提升管理能力還要做到“三會”:會聽、會想、會說。“會聽”、“會想”好理解,就是善於觀察,主動思考。所謂“會說”並不是能言善辯或者巧言令色,而是會表達,懂溝通。一個最簡單的訓練,就是做每件事之前,看自己能不能用5分鍾時間,把自己的想法寫清楚、說明白,讓上下級都能理解做這件事的目的、目標和方法。
當然,我們也要樹立正確的“領導觀”,管理崗位永遠是有限的,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當“總”。管理並不代表權力,也不是什麼功勳。某種程度上說,走管理線還是要有點天分,有些人適合,有些人不適合。
很多互聯網公司在早期提拔出來的“將軍”都是產品和技術上的高手,但技術高手不見得是好的管理者,有些技術高手最適合的定位就是“研究員”、“科學家”,你非把一個50人的團隊塞給他管,非把他逼瘋了不可。
企業要給員工多樣化的職業發展通道,更多鼓勵專業化方向發展。三年前,UC開始建設、實施一套內部職業發展通道,鼓勵專業化發展。公司的管理崗位是有限的,但我們保證,每一個同事隻要在自己的專業級別上穩定上升,未來都能拿到比 CEO更高的待遇和回報。
做個總結,幹部培養是創業企業提升管理能力的核心問題,我們要鼓勵那些有誌於管理崗位的員工,以“革命家”為標準,先做到專業上的標兵,不斷訓練自己PDCA的能力,做到“三會”,早日成為公司成長壯大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