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的產品和服務不是依托一個平台,而是依托用戶的行為模式,”鄂威說,“中國用戶用社交網絡和社交工具的習慣已經建立起來了,所以假設微博、微信消失了,也一定是因為有另外一個社交產品將它們替代掉了,孔明依然可以做很多事。社交平台越多,孔明的價值越大。”
技術宅的推廣方式
孔明的目標用戶是企業用戶,是純粹的B2B模式。但與這個行業中多數公司先從接單子找客戶入手的路徑不同,孔明的做法是先開發產品。
孔明的辦公區最顯眼的位置懸掛著一麵海盜旗,鄂威對其的解釋是,這麵代表工程師文化的旗幟,能彰顯出他們公司濃厚的技術基因。產品開發出來之後這個由技術宅組成的團隊沒有像同類公司那樣大搞營銷。看到當時幾家同類公司的產品都是收費的,孔明便幹脆選擇了免費——“因為互聯網上最好的推廣方式就是‘免費’”,再加上一些媒體報道,很快,種子用戶來了,主要是那些對互聯網行業比較敏感的人。
雖然個人用戶不是孔明的目標用戶,但他們起到了很好的傳播作用。同時,用戶在用孔明管理社交媒體時顯示的超鏈接“來自孔明社交管理”等小細節,也起到了宣傳效果。孔明也建立了QQ群,根據用戶反饋和使用數據,產品快速迭代,用戶就這樣留了下來。
美麗說和蘑菇街是孔明最早的兩大企業用戶。孔明是國內最早的一批社會化媒體管理平台之一,且有一些特色的功能,這吸引了美麗說這類創業公司。例如,孔明社交管理軟件中有一個“競爭對手分析”模塊,企業可以設定競爭對手,多維度地監測與對比競爭對手在社會化媒體上的數據。最開始,很多人把李開複、任誌強當成自己的競爭對手,而美麗說和蘑菇街是第一個把“競爭對手分析”功能用對的,它們把彼此設定為自己的競爭對手。現在,孔明的企業用戶已經從互聯網行業輻射開來,“我們現在的企業用戶分布應該與新浪微博整體的企業用戶分布是相似的。”鄂威說。
在拓展客戶時,孔明在行業的選定上比較謹慎。“在一些目標用戶可能比較聚焦的行業,孔明的價值會更大。相反,男女老幼皆適合的產品,就不一定適合孔明去做。”也有一部分企業會自行對目標用戶進行預估,但經孔明評測篩查之後發現,其主要購買人群並非最初預想的那部分人,所以又進行了調整。“用數據說話,可以提高精準度。”鄂威說。
目前孔明的產品線分為兩個方向,一個麵向中小企業,另一個麵向品牌企業。2012年末,孔明開始針對一部分核心功能和服務收費,即為企業分析目標用戶數據和觸達方法。目前,這部分的分析是由孔明代替企業完成的,鄂威希望以後可以做成標準軟件供企業使用 。
2012年,在美國、中國台灣和上海做了多年互聯網營銷的Stephen Chu加盟孔明,全麵負責公司的客戶團隊。“Stephen有15年的國際廣告公司經驗,現在我們三個人中一個工程背景,一個數據背景,一個營銷背景,是非常穩固的鐵三角。”鄂威說。
在告知觸發渠道之後,孔明也將逐漸提供一部分營銷方案上的服務。對於中小企業,孔明目前主要是按照SaaS的模式按月收費,對品牌企業則是SaaS和增值服務收費結合。盡管來自大客戶的收入增長更快一些,但鄂威認為中小企業會是更大的市場,不過目前的策略是以“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