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通常會有這樣一個階段:剛開始學習時,掌握得非常好,進步也快,可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進步到一定程度時,對這種知識的把握就會變慢,停滯不前甚至會出現倒退的現象。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作“高原現象”。當家長發現孩子學習非常努力,但是成績時而不理想,甚至當孩子厭倦學習時,一定要考慮孩子在學習上是否出現了高原現象。
高原現象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學習熱情下降,身體過度疲勞;不再使用舊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定得太高;沒有徹底消化吸收以前學習的知識以及一些負麵情緒的影響等,諸如此類的情況導致大腦工作效率降低。高原反應的出現,容易挫傷孩子的學習信心,極易產生急躁、焦慮,對孩子的學習成績產生一定的負麵影響。
嶽郎是小學一年級的新生,學校的一切都是新鮮的,新的校園環境,新的同學,新的老師,孩子每天過得非常開心。可過了一陣子,媽媽發現孩子開始出現煩躁情緒,突然不喜歡學習了。
一天早上媽媽打開一本兒歌書,讓孩子學漢字,嶽郎哭著鬧著就是不想看書。媽媽這才注意到孩子這幾天放學回到家不僅不認字卡,而且也不專心寫作業了,算術也沒有以前積極了。媽媽懷疑孩子出現了所謂的“高原現象”。
晚上吃過晚飯,嶽郎寫完作業拿給媽媽檢查,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媽媽接過作業本,隻見一頁裏,字歪歪扭扭,有的寫得大,出了格子,有的寫得小,極不規範。媽媽十分氣憤,立刻對正在看電視的嶽郎說:“過來,看看你這寫得是什麼字?”媽媽有點生氣,剛要大聲地批評孩子寫字不認真,亂寫之類的。但轉念一想:“以往也是這麼批評兒子作業中的問題的,但小家夥從來都沒有積極改正過,說了還不聽,甚至外加一句:“我就不改,你能怎麼樣。”現在孩子有情緒,這樣教育更不改了。對於一個5歲的叛逆小孩,硬逼著他隻會適得其反。
意識到了這一點,媽媽調整了一下情緒,一邊看著兒子寫的字一邊說:“小郎,今天老師教了這麼多字?昨天你才寫了一頁,今天寫了這麼多,真聰明,嗯,不錯,值得表揚,今天獎勵你看半小時《喜羊羊與灰太狼》。”“真的?”嶽郎興奮地問媽媽,媽媽說:“當然是真的了,不過你得先過來看看你的字。”媽媽指著嶽郎的作業本說:“‘月’寫得都不錯,值得表揚。但是這個‘手’呢,就有點兒問題了。”嶽郎問:“什麼問題?”媽媽指著一個‘手’字,說:“你看看這‘手’,腦袋怎麼給人家弄沒了,太可憐了。再看看這個‘手’腿那麼長,已經伸到下麵的格子裏了,還有‘雲’字這一行跳舞跳得東倒西歪的,你想累死人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