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聲、電、圖等多媒體技術在檔案展覽中的綜合應用研究(1 / 2)

聲、電、圖等多媒體技術在檔案展覽中的綜合應用研究

業務研究

作者:石華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檔案展覽的策劃與設計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各種高科技多媒體技術正在檔案展覽中得到越來越多的利用。《鄭州記憶展》以展覽的傳統手法與聲、光、電、圖等多媒體現代高科技的巧妙配合為展示手段,體現了展覽的檔案性、文化性、社會性、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藝術性,全景式、多角度、立體化地展示了鄭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公眾目光和眼球。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檔案展覽;《鄭州記憶展》

檔案展覽是開發利用檔案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展示檔案信息資源、實施檔案服務宣傳和提升檔案文化價值的主要形式。它不僅揭開檔案的神秘麵紗,與曆史進行近距離對話,感受社會發展和變遷,也增強了社會大眾的檔案意識,喚起群眾對檔案事業的關注與支持。[1]一般綜合檔案館都有類似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展覽,但許多展覽在內容、表現形式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沒什麼兩樣,難以吸引眼球。

《鄭州記憶——鄭州曆史發展檔案陳列展》(以下簡稱“《鄭州記憶展》”)於2013年7月1日在鄭州市檔案新館開展。該展覽由鄭州市檔案館承辦,以檔案來再現和連接零碎的曆史瞬間,對鄭州的曆史、現實進行生動、真實的描摹和展現,把厚重的鄭州10萬年人類文明史、3600年商都遺韻、100年鐵路發展史、30年“改革開放”輝煌成就的城市曆史濃縮成極具鄭州特色的展覽,展現鄭州悠久的曆史和輝煌的建設成就。該展覽以照片、文書、專業、音像、實物檔案及圖書報刊資料為展示內容,綜合運用了聲、光、電、圖等多媒體現代高科技技術,形式多樣、內容生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公眾目光和眼球,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1 多媒體技術概述

多媒體技術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把文本(Text)、圖形(Graphics)、圖像(Image)動畫(Animation)和聲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結合在一起,通過計算機進行數字化的采集、編碼、存儲、傳輸、處理和再現等,使多媒體信息建立邏輯、連接,並集成在一個具有交互性的係統中,從而能支持完成一係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術。[2]目前多媒體技術在檔案實體展覽中的應用是將多媒體終端的部件智能化和嵌入化,用以提高計算機係統本身的多媒體性能,開發智能化展覽產品。

與傳統檔案展覽相比,多媒體技術應用在檔案展覽中的優越性十分明顯。它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展陳方式的多樣化,豐富展覽形式;可以通過音頻、視頻展示,複活原狀曆史,活化展覽內容;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在有限的空間內儲存並展示大量的檔案信息,拓展展覽空間;還可以通過創設參觀情境,全方位調動參觀者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激發其學習欲望和參觀熱情。[3]

2 多媒體技術在《鄭州記憶展》中的應用形式

《鄭州記憶展》中綜合應用了多種高科技多媒體技術,但這些技術的使用並非是為技術而技術,而是技術為展覽內容服務。具體表現如下:

2.1 投影互動。投影互動就是通過投影的投射來傳播內容。傳播介質隨著投影投射的介質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投影被投射在牆體上,那麼介質就變成了牆體,如果投影被投射在地麵上,那麼介質就變成了地麵。互動投影媒體因為不斷變換的傳播介質和傳統媒體有著形式上的區別,而這個區別也成了它閃亮新穎的特色。真正吸引人眼球的並不是它傳播的介質,而是它更加絢爛變幻的媒體內容。隻需要動動雙手,或者雙腳,媒體的內容就可以隨動作的變化而變化。

鄭州市記憶展展廳入口地麵就設置了投影互動項目——月季花。隨著參觀者的走入,地麵上的朵朵花兒次第怒放,寓意歡迎參觀。

2.2 內發光字。在“我們的鄭州”七大轉折浮雕上,標識鄭州七大轉折的文字內容,以內發光字的形式進行製作。以特定的控製係統,使這七段文字按照鄭州曆史發展順序依次亮起,增強展覽及展示內容的時間和空間節奏感。

2.3 互動桌麵。在“鐵路交會”展區法籍波蘭人約瑟夫·斯卡爾貝克100年前拍攝的汴洛線鐵路(今隴海鐵路)沿線河南風土人情的老照片以桌麵互動的形式展現,讓觀眾在動手的過程中領略老照片所透視的百年前的社會點滴。該展項通過小型投影係統,將動態圖像投射於桌麵屏幕上,參觀者可以用自然的手勢在屏幕上進行觸控操作,實現圖片的點擊、縮放、旋轉、拖拽功能。

2.4 觸摸查詢設備。以相應的內容,編輯查詢軟件,參觀者可點擊屏幕上對應的詞條,查詢相關檔案內容。該設備應用於信息量大、數據劃分清晰、不適宜平麵布展的內容。此外,展館還設計了一些以觸摸一體機為載體的互動答題和拚圖遊戲展項,讓參觀者在互動中了解更多有關鄭州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