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聲、電、圖等多媒體技術在檔案展覽中的綜合應用研究(2 / 2)

2.5 幻影成像。幻影成像係統基於“實物模型”和“立體幻影”的光學成像結合,利用光學錯覺原理,獲得“立體幻影”與實物模型結合及相互作用的視覺效果。係統以寬銀幕的環境、場景模型和燈光的變換為背景,再把拍攝的活動人像疊加進場景之中,構成了動靜結合的影視畫麵。在“開埠設市”展區,為反映民國時期鄭州作為火車拉來的城市所呈現出的繁華市井,展覽設計使用了反射動態影像結合實景模型的幻影成像技術,近四分鍾的影片展現了老蔡記餛飩館的夥計和客人、糖葫蘆小販、擦鞋匠、糖畫藝人、賣報女童、小花貓、嬉戲的孩子、遛鳥人、抓藥人、結伴同行的女學生、情侶、買布的少婦、郵差、人力車夫,等等,概括地呈現了當時鄭縣主要繁華街區的熱鬧場景,讓人身臨其境。

2.6 拉洋片。拉洋片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使用四周安裝有鏡頭的木箱為道具。箱內裝備數張圖片,並使用燈具照明。表演者在箱外拉動拉繩,操作圖片的卷動。觀者通過鏡頭觀察到畫麵的變化。本館“拉洋片”設置多張鄭州老照片,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老鄭州德化街、火車站商鋪林立、人流如潮的繁華景象。

2.7 投影沙盤。在“省會遷鄭”展區,將有關“一五”、“二五”期間鄭州大批工業企業相繼建成、各項事業取得突飛猛進的視頻資料進行剪輯,並投影於鄭州市三維沙盤模型(素模沙盤)上,通過視頻投影與立體沙盤相結合的模式,展示這一時期鄭州城市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

2.8 幻燈片。“盛世騰飛”展區中,在幻燈機模型上安裝控製係統(按鈕或遙控器),使其與展牆上的夜景播放器互聯。參觀者通過按鈕切換圖片,瀏覽1982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時的相關圖片資料。

2.9 電子翻書。電子翻書(又可稱“空中翻書”、“隔空翻書”、“虛擬翻書”、“魔幻書”)外形猶如一本打開的書。“盛世騰飛”展區中,在參觀者麵前呈現一本等離子電視方式或以投影機投影成像方式的虛擬書,參觀者隻需站在展台前方,用手在空中揮動做出翻書的動作,電子書就會隨著手臂的左右揮動進行前後的翻頁,同時也可以觸摸投影畫麵上設置的書簽進行查詢瀏覽。書中包括有文字、圖片、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展廳將展廳的介紹和珍貴照片放入其中,供參觀者瀏覽。

2.10 感應互動播放。“鄭東崛起”展區地麵,是鋼化玻璃覆蓋的鄭東新區地圖,地圖相應位置,分別標示新區六大功能區。當參觀者踩到某一功能區的標示時,展牆上對應的大屏幕將自動播放該功能區的視頻介紹。

2.11 弧幕播放。多通道弧幕(立體)投影係統,是指融合多台投影機組成的多通道大屏幕展示係統,能夠實現大屏幕弧形無縫拚接。在“走向輝煌”展區就使用了多通道弧幕(立體)投影係統,演示了從市檔案新館至鄭東新區的“鄭州街景漫遊”,極具視覺震撼和聽覺衝擊力,能夠激發參觀者對鄭州這座現代商貿都會美麗景致的讚賞和對美好前景的憧憬與展望。它比普通的標準投影係統具備更大的顯示尺寸、更寬的視野、更多的顯示內容、更高的顯示分辨率,能產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播放效果十分震撼。

2.12 視頻播放係統。根據展廳內容安排,充分考慮聲、光、電播放係統與展覽內容的合理銜接,在展廳各處選擇性地采用液晶播放屏、拚接屏、LED播放屏等形式,搭配定向音箱(集音罩)的適用,使各類視頻播放係統相互獨立、互不幹擾,為參觀者搭建一個形象、生動、感性的多媒體展示平台。

2.13 電子留言。展覽結尾部分的電子留言係統采用高端觸控手寫技術,各級領導和廣大參觀者可利用專用手寫筆,在手寫屏上留下對鄭州發展和展館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牆體上聯動的播放係統,可將係統存儲的簽字留名、領導留言時的照片等作循環播放。

通過以上對《鄭州記憶展》中使用的多媒體技術進行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借助信息科技和數字展示技術的力量,可以多維度展現檔案館藏品及其文化內涵,並可通過豐富的交互體驗提高公眾參與的愉悅度和沉浸感,達到更深層次的文化傳播擴展功能,這已成為檔案展覽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優勢所在。

參考文獻:

[1]梁瑩.淺談開放型檔案展覽——以雲南省檔案館為例[A].檔案事業改革與創新——2013年全國青年檔案工作者研討會[C].2013.

[2]肖平.多媒體技術應用基礎 [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5).

[3]趙春麗.論多媒體技術在檔案展覽中的適度應用[J].北京檔案,2012(9):23~25.

(作者單位:鄭州市檔案局 來稿日期:201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