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釣魚島爭端看檔案利用的價值(2 / 2)

1.5 日本學者也承認釣魚島屬於中國。林子平的《三國通覽圖說》及其五張《附圖》(日本方麵最早記載關於釣魚島的曆史文獻,1785年出版)把釣魚島看成是中國領土。日本著名曆史學家井上清教授曾經於1972年撰寫了一部專著,題為《“尖閣”列島——釣魚島的曆史解析》。作為一個曆史學家,井上清教授經過嚴肅認真考證後而斷定:釣魚島在日本染指之前並非“無主地”,而是中國的領土;是“甲午戰爭”以後,日本明治政府乘勝利之機,瞞著中國及各國的眼睛暗中竊取的。

日本學者、橫濱國立大學教授村田忠禧在查證了大量曆史資料後,於2004年6月出版了《尖閣列島(釣魚島)爭議》一書,對中日兩國關於釣魚島的爭議進行了簡明扼要的梳理,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代以來各種各樣的中國地圖和文獻都把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標注在中國的版圖內。

此類直接或間接可作為釣魚諸島自古是中國領土的民間檔案不勝枚舉,經過進一步的征集、開發和整理後,必然能夠在中日釣魚島爭端的國際申訴中發揮巨大的價值和作用。

2 幾點建議

釣魚島爭端有其背後更深層的政治、經濟原因。日本為實施其“海洋擴張戰略”覬覦釣魚島,美國為維護其世界霸權體係幹涉釣魚島事件,而釣魚島對於中國則意味著最底線的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2012 年9月11日,因日本政府的“購買”鬧劇,衝突呈現升級趨勢,中國各行業各階層掀起一股“保釣愛國”熱潮。中日兩國,和則兩利,鬥則俱傷,尊重曆史和法理,深入曆史文獻資料的研究,從曆史檔案結合國際法的角度闡明釣魚島是中國領土,以正國際視聽,以明日本無理,是很有必要的,作為檔案職業從業者,筆者從檔案利用角度對類似釣魚島爭端的事件提出如下建議:

2.1 通過多種研究手段擴大宣傳,加強古籍繕本在國際社會的信服力

2.1.1 深入挖掘曆史檔案中能證明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內容,如《順風相送》、《使琉球錄》、《籌海圖編》、《中山傳信錄》、《日本一鑒》、《指南廣義》、《台海使槎錄》、《台灣府誌》、《重撰福建統誌》等文獻資料。

2.1.2 從日本曆史資料中性分析釣魚島歸屬權。如在《大日本全圖》(1876年)、日本出版的《琉球新誌》、《琉球諸島全圖》(1873年)、《府縣改正大日本全圖》(1875年)、《衝繩誌》(1877年)等有關衝繩的地圖等,均不含釣魚島。

2.1.3 在曆史及國際法等方麵已收集更多證據,重申《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的時代意義和國際法權威。“二戰”後,出於美國國家利益考慮,美國與日本私自簽訂的《美日安保條約》,並擅自把釣魚島的所謂“施政權”轉移給日本,從法理角度講,是無效的。

2.2 珍貴檔案在民間,增強全社會的檔案意識,提高國民的檔案素養,保護、收集檔案,避免檔案因人為原因得不到及時保護、修複而受到損壞。

2.3 進一步加強釣魚島以及其他邊界檔案的管理,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2.3.1 建立檔案管理的各項規章製度,包括邊界協議、國際公約等文件材料的形成、積累、歸檔製度等,從製度上保證與領土相關檔案的齊全、完整和安全保密。

2.3.2 重視釣魚島相關檔案的收集和整理,將分散在組織或個人手中的珍貴檔案進行征集和接收,對與領土領海主權相關的珍貴檔案進行集中統一管理。

3 結論

我們不希望爭端出現,但國際間由於曆史遺留問題及現實利益衝突,領土爭議總時有發生,尤其對我們這樣一個領土麵積廣大、領海範圍廣闊的國家來說。收集和保存有關國家領土檔案以備日後佐證和考察,是具有高度前瞻性的行為。借助檔案,我們能夠更好地維護自己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更好地爭取國際社會的輿論和政治支持。

重視檔案工作,重視檔案收集、保管、利用的價值,保存祖輩的精神遺產和物質遺產,是國家、民族、群體乃至個人共同的事業。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現在和將來,每個公民都必須珍視曆史和尊重現實,有責任和義務把國家的記憶延續下去,這是釣魚島爭端給我們的啟發。

(作者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 來稿日期:2014-04-16)